2011年5月14日 星期六

英國 Times 的世界大學排名根本是大笑話!

       我從來不相信世界大學排名,因為我不相信有任何方式可以有效地檢證全球各大學的學術實力。最根本的問題是:誰有足夠的能力與時間去深入認識全世界最著名的30所大學?假如連這都做不到?更如何奢談世界百大排名?
       英國 Times 過去算是有一定嚴謹度的報紙,我們先拿她的2006年排名來檢驗看看,到底有多大可信度(等一下再看2010排名與其他參考數據)。下表是我整理出來的結果,第一行(first row)是各國名列世界前40大的大學校數,第二行是各國名列世界前41大到70大的大學校數。把澳洲、德國、義大利、日本和香港的排名數據看一下,妳不覺得這很荒謬嗎?澳洲的學術水準竟然遠超過德國、法國、加拿大和義大利?香港與新加坡的學術水準竟然直追德國、法國、加拿大和日本,而且遠遠超過義大利、荷蘭(荷蘭只拿到第6769名)和北歐三國的總表現(瑞典、丹麥、芬蘭) 這是不是愚人節的玩笑?  

美國
英國
加拿大
澳洲
德國
法國
義大利
日本
荷蘭
中國
香港
印度
新加坡
北歐
三國
40
16
7
2
4
0
2
0
2
0
2
1
0
1
0
41
70
12
2
1
3
1
1
0
0
2
0
2
2
1
1

請注意到一個玄機:英語系國家排名偏高,被英國殖民過的國家排名更明顯地偏高!

        我們再來 Times 的2010 排名各國經濟表現,如下表:


新加坡
北歐
三國
40
24
5
3
1
0
1
0
1
0
1
1
1
0
41
70
17
1
0
1
2
1
0
1
0
2
1
0
1
GDP
146
23
16
12
33
26
21
55
7.8
59



人均所得
4.7
3.6
4.6
5.6
4.1
4.1
3.4
4.3
4.7

3.2
4.3
>4.8
GDP的單位是「億美元」人均所得單位「萬美元」
  
       荒謬程度依然不變:英國的學術水準遠遠超過德國和法國,澳洲的水準直追德國和法國而遠超過義大利,香港與新加坡的學術水準竟然直追德國、法國、加拿大和日本,而且遠遠超過義大利、荷蘭(沒有任何學校進入前70名)和北歐三國(瑞典、丹麥、芬蘭)的總表現 這不是愚人節的玩笑,而是英國 Times 的醜聞!
       英國 Times 有全英國大學總排名,還把劍橋跟牛津的排名拿來做文章。劍橋和牛津的英國籍學生都當它是笑話:這兩個大學個性迥異(一偏文史,一偏理工),拿來比總排名根本沒有任何意義!這是進不了 Ox-bridge 兩大名校的新聞記者在鬧的膚淺笑話,Ox-bridge 校內沒有學生把它當真。
       一個略有政治、社會學常識的人都知道:英國人最自豪的是他們的外語水準極差(他們最常說的是:「我們不懂外語,因為全世界都說我們的語言。」),因此他們根本無法評估義大利人的學術成就,更無法評估日本、北歐三國與荷蘭的學術成就英國人膜拜美國人,熟知加拿大與澳洲(舊大英國協),殖民過香港和新加坡。Times 排行榜反應的是英國媒體界對世界的無知!
       但是,當中華民國教育部把類此的排名當政策指標時,那是中華民國的醜聞!我笑不出來了。當中國時報社論(「要打造頂尖大學 也要頂尖績效」)用它來證明香港學術成就時,我真想哭出來了!一個報紙的社論代表該社的立場與水準,怎麼會寫出這麼荒唐的論述?難道中國時報已經淪落到不值得尊敬的程度?
       我在清華大學期間,身邊有不少為人正直的同事都很認真地在注意世界排名,並且把它當成值得清華大學努力的目標。我為這些出身名校而且正直的人感到悲哀 ―― 我們訓練碩士生時都會要求他們:下結論之前必須仔細檢驗所有證據的可靠性,為什麼沒有人去認真問兩個關鍵問題:「世界排名要根據什麼量化指標來排?」「這些量化指標有意義嗎?」
       全世界的學術研究成果可以被有效地量化來比較嗎?誰有能力對全世界各大學進行足夠深入的瞭解來做為評鑑的基準?是那些搭著飛機全球跑,每校駐校不到三天的「國際級學者」嗎?如果沒有人能深入瞭解20個以上的學校,就要承認沒有辦法檢驗,而不要硬坳!不要看到任何數字、排名就情緒失控,飛蛾撲火般地不顧一切衝過去!
       理工學院的學者都有一個基本常識:面對一個待解的數學問題時,第一步不是硬要為它胡亂湊個答案,而是要先判斷「解是否存在」,以及「解是否有意義」。解不存在時就要承認解不存在!有解的時候也一定先檢驗它的物理意義是否有效,不具物理意義的解就要把它剔除。虛數常常不能要,有時候連負數都不可以要(譬如,中華民國出生率)。
      台大校長是台大電機系畢業,清大現任校長是台大物理系畢業,憑普通人的常識都知道這是兩個很聰明的人。而他們卻被一群教育水準與聰明程度都遠低他們的英國記者耍。悲哀嗎?我這次真的哭不出來,也罵不出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