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日 星期二

人聲音樂與器樂:差以毫釐,失以千里

     不知道有多少人曾花一小時去聽完 Puccini 的歌劇 《賈尼‧ 斯基基》(Gianni Schicchi),不過喜歡義大利歌劇的人很可能都聽過該劇裡著名的詠嘆調「喔!我親愛的爸比!」(O mio babbino caro)。
      這支歌通常會在將滿三分鐘時唱完(2:58左右),但是著名的希臘女高音 Maria Callas(卡拉絲)卻在約莫 2:20左右唱完,而且深得我心。
      樂譜與歌詞都已經固定,快慢只差40秒左右,能有多大差別? 差以毫釐,失以千里!而且,相同的曲調,一旦用器樂取代人聲,精髓盡失,只剩糟粕。音樂就可以是這麼敏感的東西。
      讓我們先看看歌詞與劇情背景,再來比較幾個不同的版本,用以鍛鍊音樂聆賞的敏銳度。

一、劇情背景概要與歌詞
      「喔!我親愛的爸比!」這支詠嘆調是女主角 Lauretta 央求她爸爸 Gianni Schicchi 時唱的,而她的愛人 Rinuccio(算是男配角)是個沒落而貧窮的義大利貴族後代。
      故事(歌劇)開始的時候,男主角 Rinuccio 是佛羅倫斯市一個沒落而貧窮的青年貴族,而他那這個富可敵國的親戚 Buoso Donati 剛剛死了。Rinuccio 相信 Buoso Donati 應該會遺留給他一大筆遺產。他找到了遺囑,並央求他的姑媽兼庇護人 Zita 答應讓他娶平民 Gianni Schicchi 的女兒 Lauretta;他的姑媽 Zita 說,只要他能讓到場的親戚都分一杯羹,隨便他愛娶誰都可以。
     不幸的是,Rinuccio 打開遺囑後,發現 Buoso Donati 把所有的遺產都捐贈給附近的一個修道院,眾親屬都對此感到失望和不滿。Rinuccio 尤其焦急:假如他依舊一貧如洗,姑媽 Zita 絕不會答應跟平民階級的 Gianni Schicchi 結親家,而他跟 Lauretta 的愛情將永遠不可有完滿的結局。
      窮極智生,Rinuccio 想到:雖然 Gianni Schicchi 出身平民階層,然而具有罕見的智慧,他一定可以想出化解困境的辦法。於是 Rinuccio 成功地向親戚遊說後,遣人把  Gianni Schicchi 請來。
      Gianni Schicchi 到了以後,立即被 Zita 的傲慢態度得罪,因而表示不願意幫忙。這時候焦急而濱於絕望的 Lauretta 唱出了「O mio babbino caro」這曲詠嘆調來央求他爸爸務必幫忙。歌詞如下(義大利文與中譯),根據情緒的轉折可以分三段(前後連續在一起):
第一段(深情且興奮地憧憬著未來)
O mio babbino caro,     
Oh my dear father,
噢!我的爸比,親愛的
mi piace, è bello bello, 
I like him, he is handsome, so handsome.
我喜歡他,他如此英俊,如此英俊
vo’andare in Porta Rossa
I want to go to Porta Rossa
我要到 Porta Rossa 去,
a comperar l’anello!
to buy the ring!
買一隻婚戒
Si, si, ci voglio andare!
Yes, yes, I want to go there!
是的,我要去那裡!
第二段(期待若落空,將轉為絕望)
E se l’amassi indarno,
And if my love were in vain,
如果我的愛情變成一場空
andrei sul Ponte Vecchio
I would go to Ponte Vecchio
我將到阿諾河上的舊橋
ma per buttarmi in Arno!
and throw myself in the Arno!
跳進阿諾河裡自盡
Mi struggo e mi tormento,
I am pining and I am tormented, 
我為愛枯槁、痛苦 
第三段(柔腸寸斷與祈憐)
O Dio! Vorrei morir!
Oh God! I would want to die!
噢,天哪!我簡直活不下去!
Babbo, pietà, pietà!
Daddy, have mercy, have mercy!
爸比,可憐我吧,可憐我吧!
Babbo, pietà, pietà! 
Daddy, have mercy, have mercy!   
爸比,可憐我吧,可憐我吧!

二、樂曲詮釋與版本比較 
      在短短三分鐘不到的時間裡,要表現出如此劇烈的情緒轉折,對於作曲家和演唱者都是極高難度的挑戰。
      Puccini 完成此曲的時候,也許不曾想過 Maria Callas 有機會把它給詮釋得近乎完美。底下我先給三個 Maria Callas 的三個版本,再來介紹其他人的版本。
(1)1965的演唱: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版本,第一段(0:21~0:51)甜蜜得喜孜孜,十足為愛癡狂的少女;第二段(0:51~1:18)情緒急轉,表現出極端的痛苦與絕望;第三段(1:18~2:03)情緒再度急轉,表現出柔腸寸斷與祈憐。美中不足的是,因為在 2:14 秒內唱完(含前奏和尾奏),所以句尾往往收束太快,沒能讓情感以最委婉曲盡的方式徹底抒發。

(2)年份不明的演唱(全長2:36):這是 Maria Callas 速度最慢的版本,第一段(0:18~0:57)和第二段(0:57~1:33)的情緒變得比較和緩,沒有像第一個版本那麼強烈;連帶地,三個段落的情緒變化也平緩下來而比較不戲劇化;壞處是,跟第一個版本的強烈情緒比起來,前兩段稍微有點淡而無味。但是這個版本的好處在於:樂句的詮釋比較細膩。

(3)1974東京告別演唱會:這個版本跟1973倫敦告別演唱會一樣,速度都很快(1:59)。但是,雖然速度快,第一段和第二段的情緒張力和情感能量都鬆弛下來,遠不如第一個版本,而很接近年份不明的第二個版本;偏偏樂句詮釋的細膩度又不如第二個版本。算是最差的詮釋,顯得 Maria Callas 真的年紀已大,力不從心了。

三、其他版本
            讓我們先來比較人聲音樂和弦樂的差異,會比較容易掌握住 Maria Callas 的演唱特色。在底下的大提琴演奏裡,可以很容易聽出來:大提琴的強弱變化遠較人聲更平滑,沒有像 Maria Callas 那樣隨著歌詞中的重音位置變化與咬字、吐聲時所賦予的短暫而鮮明的強弱變化(傳遞出密集的情感能量),因此整個曲子聽起來平滑順暢,但是完全沒有細膩的情感能量變化,因而旋律雖美,情感上卻平淡而乏味。
      由此可見,器樂的長處在於和聲、對位與管弦樂法所賦予的豐富音色變化。然而若就單音音樂而言,人生音樂的情感表達在情感密度與情感變化的細膩度上,是可以遠遠地超越弦樂的。
      可惜的是,很多女高音在詮釋「喔!我親愛的爸比!」這支詠嘆調時,卻沒有充分掌握到人生音樂的優勢,以至於唱得跟大提琴獨奏很相似;或者沒掌握的樂曲與歌詞的情感,不恰當地製造戲劇化的音量強弱對比,以至流於造作。
      譬如,俄羅斯女高音 Anna Netrebko 的版本,它扣掉表演前後的掌聲(總計約30秒)後,全曲大約是在 2:35秒左右表演完(含前奏和尾聲),跟 Maria Callas 的速度差不多。她的音色比美( Maria Callas 的音色其實不美,她的強處在於詮釋樂曲情感時細膩且充滿能量),但是在許多小地方就缺那麼一點細膩的轉折,因而還是明顯地比 Maria Callas 的第二個版本更缺乏情感上的張力和能量。
      西班牙女高音 Montserrat Caballé 的版本是我最不喜歡的之一,一個樂句裡的強弱變化經常沒道理地戲劇化,沒有凸顯情感,反而顯得造作。

四、音樂聆賞與「傾聽內心的聲音」      
      聽音樂不是開心就好嗎?這麼用心去分辨那麼細碎的小節,會不會太無聊?
      這些年來,我在繪畫欣賞與音樂聆賞的過程裡,真正培養出來的是一種對於自己內在感受的敏銳覺察與分辨能力。這種能力不只是讓我發現許多日常與身邊隨手可及的美,更讓我有能力「聆聽內心深處的聲音」。
      曾有演講會的聽眾問過我:「如何傾聽內心的聲音?」我的回答是:先學著在美術欣賞、音樂聆賞與詩詞欣賞的過程中,培養出對內心各種感覺的敏銳覺察與分辨能力;只要你對於詩詞、音樂、美術中的情感有了敏銳覺察與分辨能力,你就有機會聽到內心隱微難查的聲音。反之,如果一個人對於詩詞、音樂、美術中的情感根本沒有覺察與分辨的能力,我很難相信他會有能力聽到內心隱微難查的聲音。
      因為這樣的信念,所以我認為「在美術欣賞、音樂聆賞與詩詞欣賞的過程中,培養出對內心各種感覺的敏銳覺察與分辨能力」不只是一種美感教育,更是一切人文素養的基礎,乃至於一切情感與欲望的價值判斷基礎。在這個涵義下,我想要用「欲望的美學」取代傳統的(僵硬的)道德判斷,以便讓相關的價值判斷有真實的人性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