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1日 星期三

如何選大學的科系?

       很多學生跟家長問過我這個問題,卻期待著我給他們一個美麗而錯誤的答案。
       問這問題的人常會給我ㄧ堆他們的背景資料:學測成績、落點預測、模糊的興趣、沒什麼把握的「長處與能力」;他們的困惑通常是興趣與科系前途的衝突、不確定自己現在的興趣能持續多久,不確定自己有興趣的科系會不會真的是自己的能力所在,etc。他們的期待是:我可以直截地告訴他們未來該走的路,讓他們可以一輩子不後悔,不需要換軌道,省掉十年的冤枉路。
       問題是,人生總是走過才會知道你喜不喜歡,適不適合;而且人會變,使得預測未來非常困難。如果你願意面對這事實,就該知道人生的方向只能是「摸著石頭過河,邊走邊調整方向」,而不是期待一個懵懂的高三學生一眼看清自己的未來,或者荒唐地在高三時決定自己一輩子要走的路,從此再也不去改變或調整方向。
       所以,真正該問的問題是:如果我不確知自己的未來,我該如何邊走邊調整自己的方向?升學之路和職場會給我足夠的機會去換軌道嗎?我該如何利用既有的升學管道與職場的換軌機制去逐步找到自己的未來?

       會想要一勞永逸地看見自己的未來,往往是因為相信網路上廣為傳播的神話:「我很幸運,我從15歲就知道自己這一輩子要做什麼。」你知道嗎?15歲時就自以為「我知道自己這一輩子要做什麼」的人如過江之鯽,其中真正一輩子只做那件事的可能不到萬分之一;但是網路上只會瘋狂地轉貼那個「萬分之一機率」的例外故事,並且忘了另外「萬分之9,999」的機率。因為,越是例外越有戲劇性,越有戲劇性就越有看頭,越多人想傳播(分享)。其實,網路上的故事很可能都是極端扭曲、誇大的「以偏概全」。
       人真的可以看見未來嗎?就以生物科技產業為例吧,二十二年前清大創立生命科學院時,就預言過「十年內生物科技產業會是台灣最紅的產業」;十年過去了,這個口號還是「十年內生物科技產業會是台灣最紅的產業」;第二個十年又過去了,這個口號還是完全沒有變:「十年內生物科技產業會是台灣最紅的產業」。這二十年內,政府投入無數資源,藍綠都把生物科技產業當作國家未來重點,光是中研院就花掉數百億、近千億的研發費用。結果呢?線在還在喊著二十二年前的口號「十年內生物科技產業會是台灣最紅的產業」!
       其實,產業變遷速度這麼快,全球競爭這麼激烈,誰也看不清楚四年後的未來,更別談十年後的未來──假如有誰可以在學測結束時看見四年後哪個產業會紅,其實他就根本不需要有任何職業,乾脆去銀行貸款十億,押注在他認定四年後會紅的產業,等著四年後賺到暴利,直接退休。
       那麼,怎麼辦?「摸著石頭過河,邊走邊調整方向」!
       妳總是知道自己現在的興趣,你總是知道自己現在的弱點,就根據自己現在的興趣與能力去決定大學期間要唸的第一個系;念到想換跑道時,可以先用旁聽、選修、輔系、雙主修的方式培養出第二專長;只要考碩士班之前培養出一個跟自己的興趣、能力都不差太遠的專長,就可以以此去找第一份工作;工作滿三年,你才會真正地了解到職場長得什麼樣子,以及職場的角色多元到遠超出你在學校時所能理解的,這時候再決定中長程的發展要挑哪一個跑道。
       問題是,職場與大學容許你這樣邊走邊換跑道嗎?這樣邊走邊換跑道會不會白走十年冤枉路?我的答案是:現在的大學與職場的道路非常寬廣,任何能力都可以找到發揮的舞台,任何彎彎曲曲的軌跡都不會是白費的。

       如果你要了解我為何會這麼想,就得請你去仔細讀我的新書《人生如果是一個( ),你想填入什麼?》(聯經出版社)。在這本書裡,我用了八萬字才勉強去回答上述問題,當然就不可能用一封 3,000~5,000 字的 email 10~20分鐘的談話摘述重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