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6日 星期四

青年的困境(2):受害者集中於青年

      青年的困境有些是個人因素,必須靠個人去解決;但有些是大環境造成的(叫「結構性因素」),其中很大比例是政府在製造問題,或者政府有能力與責任解決問題,這些部分都該要求政府解決,而不該全賴給個人(個人也沒有能力解決)。
      台灣這些年來媒體的政黨立場壁壘分明,與執政黨屬性相近的媒體從來不談政府責任,與執政黨屬性對立的媒體只會潑婦罵街,肆意宣染,沒有能力分析問題,等換黨執政時同樣的弊端一再重複。社會無法進步,無法從錯誤中學習,媒體無能是首要關鍵,視聽大眾不願意培養出分辨是非的能力則是媒體可以持續無能的關鍵。
      李濤找了一堆人談「青貧」問題,不去請來賓分析結構性問題(其實名嘴也通常沒有能力進行結構性分析),卻一再追問出席的青年「你們為什麼不去創業」,阮慕驊說:「我們以前也是從1.5K開始做起」,陳鳳馨說希望學校要教年輕人正確的工作態度,遠見的編輯試著當啦啦隊說:「其實有許多新興的行業,青年應該去這些領域創業,以及到找不到人的產業(黑手、船員)去工作」。這些談法都有意無意地在規避結構性問題與政府責任,而把問題個人化(推給年輕人)。朱學恆說:大老闆會打壓我們,不給我們機會。問題是:這樣就叫做不公平嗎,如何證明不是青年人太沒志氣?
      一群人說了一整個晚上,什麼問題也沒說清楚,因為大家都沒有認真面對一個關鍵的問題:經濟不景氣,為何全球的失業者都集中在青年人?是青年人太草莓?還是青年人教育品質太差?還是有青年人自己無法克服的結構性問題?

一、青年創業的機會
         妳去台北信義計畫區看看,人潮擠滿了一家又一家的店,很多都是高單價,很多消費者都是青年人。看著這景象,很容易有兩個錯覺:(1)年輕人都很有錢啊,抱怨的根本就是自己不行!(2)百業興隆啊!經濟哪有問題?何況中老年人教育程度不如青年人都還可以創業,你們如果行,為何不去自己創業,把這些爛老闆給競爭下去?
      青年人有消費力不一定有掙錢的能力,很多人用的是富爸爸的錢。

四、五年級的人勇於創業,六、七年級為何不敢創業?大環境變差,創業風險愈來愈高,所有年紀的人作風都會趨向保守。
      1950-1980 的三十年期間,GDP 成長率通常在8%到 16%之間,創業成功率極高,所以大家樂於創業;1995年之後GDP 成長率經常只有 5% 或更低,創業成功的機會極低,大家(包括四、五年級)當然不敢輕易去冒創業的風險。
      現在利息低,創業的瓶頸不在於資金(很容易借到),而在於創業的風險與空間。
      GDP成長率低的時候連就業率都低迷不振,創業機會(提升就業率的機會)當然少。而創業需要人脈、經營的經驗累積,以及承受風險的能力,因此這些有限的創業機會絕大部分都被條件較好的四、五年級搶走(除非有富爸爸,否則六、七年級普遍缺乏創業所需要的人脈、經驗累積,以及承受風險的能力)。要六、七年級去跟四、五年級在創業風險這麼高的大環境下去競爭,根本就是要蠅量級選手去挑戰重量級選手,這是一場極其不公平的競爭。
      我在演講時會鼓勵青年人創業,因為少數能力較強的青年人還是有機會在新起的市場內跟中年人競爭;但是用二、三十年前的創業經驗來要求現在的青年,這是不倫不類的胡言亂語。

二、青年就業的機會
      近年來台灣不但失業率高升,而且隱藏性失業的人口也逐年攀升。「非勞動力人口」中「賦閒」與「衰老殘障」的人數大增。「賦閒」的人中包含了很多挫折太久而變成「不想找工作」的人,「衰老殘障」的人中也可能隱藏了許多挫折太久而藉故「退休」的人。此外,「想找工作而未找工作的人」減少了,但是原因有可能是挫折太久而「不想找工作」的人。
      因此,職場上的中年人是被掏選過的「相對強者」。而且青年的職場經驗少,比不過有經驗的中年人,因此又是一場不公平的就業競爭。
      此外,業者在不景氣時較不願意聘僱新人,這些因素都使青年的就業機會大減。
      從左圖可以看出來不管是哪一個年齡層的失業人口,失業週數都從四個月左右增加到八各月左右,代表工作真的難找。
      因此,雖然勞動條件較差的行業(船員、黑手等)還缺人,但是不能以偏概全地說失業都是因為年輕人不願意吃苦。
      在這些背景下,左圖顯示近年來年紀愈小的人年齡層失業率愈高,非常清楚地顯示「青年失業」是結構性問題,而不是憑個人之力可以有效地解決的。
      尤其在大學升學率已近100% 的情況下,沒去念高中(15-19歲)或大學(20-24歲)的人絕大多數是家裡窮苦的人,而這些人卻都維持著10%~15%的失業率。也就是說:政府政策錯誤的苦果是由最沒有能力承受的人在承受!這不但不公平,而且會累積社會動亂的潛在能量。如果我們還不積極去解決,經濟問題很快會轉變為社動治安問題和政治動亂的問題。
      面對這個險惡的局勢,我們必須要有結構性的解決方案,而不能只有個人自力救濟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