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5日 星期三

賞楓一得

      去年(2004年)三月底去賞櫻,在養老公園捨不得離開。十一月底又去名古屋賞楓,在兩個景點捨不得離開。日本的自然景觀就是有種讓人依依難捨的魅力,而且是能跟人的深層情感互動的美,而不是膚淺、浮泛、止於表層的美。
      我猜,日本秋葉之美恐怕不是加拿大楓葉所能比擬。

2025年1月1日 星期三

從電影《在車上》看消逝中的古典與現代

      我看到電影的時間總是比別人慢上好幾年。濱口竜介執導的電影《在車上》早在2022年獲得第9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國際影片後就已經在中文網頁上被熱議過,我找到的幾篇影評則是 2021年就已刊載。然而我卻是這兩天才在 NetFlix 看到它。
      剛看完的時候,我的感受並不單純:它有值得討論的主題、內容和電影技法,卻又有許多突兀和不合理的情節,尤其是最後的一幕(男主角和女駕駛的「解脫/救贖」)對我太突兀而毫無說服力。
      緣此,我寫了這一篇很長、高濃度的文章,它從電影《在車上》的特色談起,穿越古典、現代與後現代,最後凝視今天這個世界的精神面貌。
      作為2025年(元旦)的第一篇文章,不盡然是巧合。此外,12/29 的台北讀書會也已講解這一部電影和相關的文化史問題(近日將會PO在「小說 電影讀書會」裡),可以跟這篇文章相互補足。

2024年12月14日 星期六

伊藤詩織、日本的性暴力,與電影(紀錄片)《黑箱日記》

      我這兩天看到天下雜誌社的訪談短片「走過性侵幽谷 伊藤詩織:沒能打倒你的,會使你更強大」和公共電視「日本 #MeToo 運動代表,伊藤詩織勇揭性侵真相!」,從而知道伊藤詩織被日本資深媒體人強暴後如何挑戰日本性暴力、社會惡習與司法體系的故事梗概。
      查了一下繁體版的「維基百科」,澄清了一部分事實卻又留下一些疑惑;查了英文版「維基百科」的「Shiori Itō」(伊藤詩織的英文名字),確知民事官司中伊藤詩織已經三審定讞,贏得這場官司,使我確信伊藤詩織確實是被強暴,而非「半推半就」(New York Times 曾經調查過此事件並加以報導,但是我非該報訂戶,無法閱讀相關報導)。
      伊藤詩織早已將整個事件過程寫成書出版,該書中譯本也早已在台灣出版《黑箱: 性暴力受害者的真實告白》,2019年出版)。此外,她又將整個經歷拍成電影《黑箱日記》(這個電影從 2024/12/13 起在全省各大戲院上映
      這篇網誌的重點不是伊藤詩織的遭遇,而是要把該事件放在日本社會的脈絡裡,協助讀者理解該事件的社會背景,以及伊藤詩織和其他日本MeToo運動團體如何徹底改變了日本百年未修的刑法條款。

2024年12月1日 星期日

川普2.0 的再思索

      過去幾天我在日本賞楓,心裡卻不時思索著:「川普的二度當選,對民主政治意味著什麼?」
      我尤其耿耿於懷的是,拉美裔的川普女性粉絲說:「只要川普能解決問題,我不在乎他對女性的歧視。況且,我的叔叔、伯伯們也是經常污辱女人、歧視女人,但他們終究是養活一家的男人,我們早已習慣了!」(她沒說的是:我的姊妹淘裡被叔叔、伯伯、爸爸強暴過的也不只一、二人)而白人、黑人、拉美裔的男性粉絲普遍認為他的粗魯、粗暴、蠻橫才是「男人本色」,也唯有他才能讓美國再度強大,給非法移民和中國該有的教訓。
      簡言之,川普粉絲中有極高比例的人根本就漠視我所在乎的基本人權。當賀錦麗努力用墮胎自主權爭取女性選民時,很多美國的女性選民根本就活在傳統信仰裡而堅決反對墮胎。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美好的年代還會再來嗎?

      從二戰結束的1945年到第一次石油危機的1973年被稱為西方「資本主義的黃金年代」。這一段期間內西歐人均所得年成長率約4.1%,美國約2.5%,西德則為5.0%。相比於西歐在 1870-1913 間的 1.1%,算是非常高的成長率。而且這一段期間失業率低,通膨低,社會福利覆蓋度高,經濟成長的果實均勻地分給高、中、低所得的所有社會階層,每一個人都是安居樂業且看得到未來。「有努力就會有收穫」是社會的普遍信念,卑劣的政治人物還進不了美國的白宮,因而美國選民對政治還是有相當的信心與自豪。
      此外,各種人權運動也是在這期間勃發、成長、茁壯,其驅動力或許不只是因為越戰所涉及的不義,還因為 60-70 年代的大學生正是在資本主義黃金年代中無憂無慮地長大,因而在經濟問題之外對人生有更高的嚮往與憧憬。

2024年11月2日 星期六

關於中國的一個中肯演講+感慨

     李顯龍(新加坡資政+前任總理)曾在 2024 論壇「The FutureChina Global Forum」上給過一個關於中國的演講「SM Lee Hsien Loong at the FutureChina Global Forum 2024」,相當中肯。主辦單位是李光耀創立的「通商中國(Business China)」,該單位旨在促進新加坡與中國在貿易與文化上的交流。
      李顯龍能言簡意賅且精準地指出許多中國內外問題的核心,且處處顯示他對攸關中國發展的外交、貿易、經濟發展的問題掌握的相當深入,且對與此議題有關的美國、歐洲觀點有相當深入的了解。對於這一點我頗感驚訝,也突破我過去膚淺、刻板的「太子」印象。

2024年10月18日 星期五

「一帶一路」補遺

      我發現有讀者把我寫的〈一帶一路十年:無法「一言以蔽之」〉讀成是在歌頌一帶一路。我絕對不是那個意思,我很清楚它是一個大錢坑。我只是想提醒慣讀繁體中文與英文報導的讀者:「一帶一路」面向複雜,無法一言以蔽之。
      還有讀者受不了原文中「蔣經國容不下黑道」一語,誤以為我在懷念威權時代。其實只不過是行筆過於急促而草率(我急著要回頭去寫書),現在我把它寫得較完整「蔣經國不容許黑道坐大,更遑論進入政壇,1984年的一清專案、迅雷專案和治平專案甚至被看成是威權時代踐踏人權的代表作」。其實蔣家的是非也不可能「一言以蔽之」,蔣經國的心路歷程就很複雜(我沒研究過蔣介石),更不可能「一言以蔽之」。
      不過這篇補遺不談蔣家是非,想補的是我對一帶一路觀點的移動過程(是移動而非改變,詳見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