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導覽

2011年4月30日 星期六

這樣子的一流大學?呸!呸!呸!

又要罵人了,所以得先說清楚:我不是目中無人,誰都看不起。我敬重、景仰好幾位國內的前輩學者。譬如:成大機械的馬承九教授、陳春錦教授,清大物理的李怡嚴、閻愛德教授。很可惜,不包括李遠哲先生。後頭再來談這事。
我也一直跟學生說,像清大動力機械系這樣的師資群,在英國只有前三名的學校贏得過我們,第二輪的想要贏過我們可不容易。畢竟,這個系絕大多數教授都是出身於全世界的頂尖學府。可惜的是,這一群出身頂尖學府的人,卻淪陷在二、三流的學術文化與制度裡!也許該這麼說,我們有的是一流人才,二流文化,三流制度!也許該再加一句:四流政客!

2011年4月28日 星期四

亡台從五年五百億開始

       我貼出「台、清、交大羞於告人的『卓越」秘密』」一文後,有幾位記者打電話來採訪,希望挖出更多的「密辛」與獨家。我寧可利用這部落格自己進一步闡述前文未了的部分。
       前文主旨在凸顯:學術界配合地方選舉,為擴張校地,漫無目的地接收地方政府的既有公地或徵收的土地,這是違背學術倫理的作為。據說已經有學校出面表示對我的個人意見不予以置評。我建議有心釐清真相的記者不要只是採訪兩造之詞,而是應該去全面性盤查這些土地的使用現況,作為讀者評斷誰是誰非的客觀依據。
        至於我的辭職,主因是不滿於學術風氣的敗壞,而自己無力阻擋。學術風氣的敗壞,我以為五年五百億貢獻最大,而國科會的傑出研究獎制度則是始作俑者。

2011年4月27日 星期三

台、清、交大羞於告人的「卓越」秘密

  交通大學的莊雅仲教授寫了一封信給校長「給交通大學校長的一封信」,孤單而無力地躺在網路上 http://guavanthropology.tw/article/1603 。我知道竹北「璞玉計畫區」被徵收的農民激怒到什麼程度――更尷尬的是我聽過這個計畫中一些不堪告人的秘密。

2011年4月19日 星期二

學術文獻回顧與分析的程序與技巧

      這一篇文章曾經傳遍海峽兩岸,累計點閱次數超過一百萬次。
      不過,我已將這篇文章擴展成一整本書《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見左圖),除了原本的文獻回顧之外,再加入批判性閱讀與思考,以及創新的策略,並且按照碩士生找指導教授、定論文題目、研究構想,以迄論文撰寫和準備口試的要領都涵蓋進去。
      原文仍舊貼於底下,不過建議讀者考慮以《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這本書取代「學術文獻回顧與分析的程序與技巧」這篇文章。
      關於《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這本書的資訊,請點擊這裡
--------------------------------------------

聆聽無聲的言語

        在郭娟秋的作品裡,我們看到的是不曾忘懷過的童趣、大自然的呼吸、泥土的氣息,和藉此滋潤而逐漸成熟的生命情境。乍看之下這些作品的構圖與筆法都樸拙無華,帶點兒童畫和素人藝術的稚氣(如 1990「背後的流水聲」和 1991「時光中的航行」等);仔細品味,它們的用色與情感內涵卻經常是細膩、雅緻而深長的蘊味(如 1991 的「日影」和「夜譚」等)。郭娟秋的構圖與技巧,對許多美術系學生而言都不算難;但她筆下情感的鮮活、深厚與細膩、寬廣,卻是許多國內著名畫家難忘其項背的。對專業的創作者而言,郭娟秋的作品重新提醒我們一個久已被淡忘的事實:創作過程中,最重要的是鮮活、敏感、深刻而寬廣的心靈;至於技法與形式,那是隨處可以採擷、取法的。對業餘的創作者而言,郭娟秋的作品更提供了難得的鼓舞:當人懷著滿溢的情感,並且願意在畫面上堅持不懈地尋找情感的痕跡時,創作確實可以是那麼地樸實而自然,有如呼吸一般,不需要為技巧過度擔心。只要他能放心地讓滿溢的情感自然地隨筆尖流露,而不要去計較構圖上的疏失與筆法上的不成熟,他自然有機會畫出感人的畫來。

欣賞當代水墨畫的幾個要領

前言
這篇文章針對一般不常畫畫的觀眾,提供幾個欣賞當代水墨畫的入門要領,並試著澄清幾個常見的困惑。其中部份原則,也適用於更廣泛的藝術創作形式。不過,舉一反三的可能性,只能留給讀者自己進一步地去斟酌、推敲。當然,六O年代以後,中西藝術的形式與訴求,人各異趣,並非幾個簡單的原則所能窮盡。本文旨在提供入門之道與共通原則,以期激發讀者建立美術欣賞能力的興趣。更完備而深入的論述,則只能求諸坊間專業書籍。

從大歷史看水墨畫的困境


                彭明輝
壹、問題的背景
  談起國畫,經常讓人有「美人遲暮」的尷尬。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國畫」這個名詞漸漸罕有人用,而「水墨畫」這個名詞則代之興起。這個名詞的更易,呼應著一種以傳統工具開拓新題材、新內涵,乃至新精神的企圖。不過,在情緒上,「國畫的困境」還是遺傳了下來,而成為「水墨創新的困境」。
    很多人不看「國畫」的原因是:「看來看去都是那個樣子。」美國學者李雪曼則斷言:「從1800年以後,繪畫在中國寧可說變成重複,創造力已被耗盡。」[1] 持有類似意見的人相當多,尤其清末民初康有為等力主革新以來,持「國畫早已僵死」之見的人更是與日俱增。一般畫論分析國畫的困境時,會追溯以下成因:

杜象:藝術與意義的解構者

清大  彭明輝
摘要
這個演講主要是為兩種人而準備的:對現代藝術感興趣或迷惑不解的人,以及對各種後現代主義(如解構主義)思潮有興趣的人。儘管杜象的作品很轟動(如題名為「噴泉」的小便斗以及他加在「蒙娜麗莎」臉上的鬍鬚),影響很廣泛(如達達主義、普普藝術、偶發藝術、歐普藝術、極限藝術與觀念藝術等藝術流派),但他的作品對很多聽眾卻是陌生或難以理解的。因此這個演講首先將試圖結合杜象本人的言談與畫史的研究,去解讀杜象作品的創作動機與主要內涵。其次,這個演講將從當代繪畫界紛亂的景象,重新檢討杜象對藝術史的貢獻(與可能的誤導)。最後,我將引述康丁斯基早已揭示的觀點,論述藝術的本質,從而提出平議傳統與當代藝術的一些原則。

電影《悄悄告訴她》

            清大  彭明輝
阿莫多瓦(Pedro Almodóvar)說這部電影(Talk to Her,西班牙片名)是有關私密的、浪漫的、秘密的愛情故事,其中間雜著獨立而令人驚嘆的片段:鬥牛、默片、巴西吉他作家兼演奏家Caetano Veloso的《咕咕嚕咕咕,鴿子啊》(Cucurrucucu Paloma),以及德國當代舞蹈大師碧娜.鮑許(Pina Bausch1940-2009)的兩段舞劇。[1]
但是,整部電影裡的愛情卻都是既深情、溫柔、美麗而痛苦,以及令人承受不起以及寂寞、孤獨與悲傷。這樣的愛,不是我們在字典可以找到的那種愛,也不是言情小說故事、浪漫幻想,或實際人生中會遭遇到的愛。
阿莫多瓦把有關「愛」與「孤獨與寂寞」的各種可能性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使它們的關係遠超乎我們原本所能有的想像。在常人的經驗裡,「愛」使人結合而克服了「孤獨與寂寞」;但是在這部電影裡「愛」卻無法克服人的孤單,反而使人癱瘓、桎梏而無法行動。與其說這部電影是在歌頌愛情,不如說它是在傷嘆愛的不可能,而寂寞、孤獨則有如人心中的恆在,沈重得難以負擔,而又無法矜免。

關於女人與性――《我的母親》賞析

清大  彭明輝

  《我的母親(All About My Mother,西班 牙原名Todo sobre mi madre)》一如導演阿莫多瓦(Pedro Almodóvar)的其他作品,從頭至尾螢幕裡高飽和度的鮮豔色彩持續地從流向觀眾的眼睛,直到氾濫;極具張力的劇情配合著這些色彩傾洩著各種情緒,強而有力地煽動著觀眾的心懷,使觀眾經常處於興奮而又新鮮的感官(情感)經驗。
   他擅長在劇情中植入惹人爭議與深思的議題,以及容易被注意到卻費解的神秘性線索,通過繁複層疊的敘事結構,激發觀眾從各自敏感或偏好的角度進一步捉摸引起他興味的議題、線索和劇情。

2011年4月14日 星期四

台灣沒有茉莉革命,因為我們有過勞死和燒炭自殺

   很多人以為茉莉革命是為了反抗獨裁,而台灣已經是民主社會,所以不會有茉莉革命。這是典型的胡亂歸因,跟「腐肉生蛆」一樣地不明究理。
   只要日子過得好,誰在乎是民主或獨裁?蔣經國也是獨裁,但當時有多少人巴望他長命百歲?阿根廷前總統裴隆(Juan Domingo Peron)在近乎獨裁的9年執政期間徹底搞垮了阿根廷的經濟,但是他任內胡亂調漲工資來討好選民,所以被迫流亡海外期間照樣深得民心,繼任的總統都是他的人。
   獨裁不是問題,民不聊生才是問題。茉莉革命的地區都是長期以來糧價飆漲而工資不漲,以致於最低所得的廣大群眾無以維生,才會導致革命。

2011年4月5日 星期二

非核不是問題,產業政策才是最大的問題

每次有人提議廢核,就會有人質問:「沒有核電台灣的經濟會垮掉,誰願意負責?」
有學者說:如果沒有核電,台灣的產業就會拼不過有核電的國家。
真有這麼嚴重嗎?

台電說:核能發電每度成本僅約新台幣0.677元,如果沒有核能,電價就要飆漲。
原能會引述台電的資料說:每度電的成本核能為 0.62元 < 水力 1.34元 < 風力 3.22元 < 天然氣 3.54元 < 太陽能 13.95元。而台大徐光蓉教授表示台電將核燃料大部分成本列入「資產負債成本」中,實際上每度電成本約3元,若再加上建廠成本,每度成本約5元。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6236495.shtml 

根據美國能源部的資料,2016年時核能發電成本跟其他先進發電方式的價格相近,並沒有明顯的差距。以具有碳捕獲與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技術的先進燃煤發電為例,成本只比核電高19%。
http://www.eia.doe.gov/oiaf/aeo/electricity_generation.html

根據2008年的數據推估,電價漲19%時產業成本頂只漲0.59%,真有那麼好怕嗎?

不蓋國光又怎樣!進口乙烯不就得了!

國內政治圈和名嘴界一堆專門唬爛的人,沒有能力解決問題,只會製造問題,恐嚇國人。

擁國光案的官員說:國內乙烯自給率97%,年產量約300萬公噸,不蓋國光的話五年內會出現50萬噸的缺口。藍營名嘴更誇張,恐嚇說:國光的下游石化產業佔台灣GDP產值將近三分之一,不蓋國光會導致42萬國人失業。

簡直是睜眼說瞎話!你們還以為台灣人都是被嚇唬長大的?台灣需要的是乙烯,而不是國光。不蓋國光又怎樣!需要乙烯不可以用進口的嗎?

根據全球石化行業資訊服務公司ICIS的調查,台灣生產的乙烯每噸1,130~1,150美元,而韓國產的每噸僅1,050~1,100美元,東南亞有的公司售價僅1,030美元。台灣產的又沒有比較便宜,幹嘛非要自己生產不可?http://www.icispricing.com/il_shared/Samples/SubPage183.asp

2011年4月3日 星期日

十四歲和四十歲的差別在哪裡?

十四歲和四十歲的人有何差別?
當四十歲的男人面對十四歲的兒子時,他會急切地想要澆滅兒子所有「天真」的理想。但是,年輕人的理想與熱情是澆不息的。因為,對他們而言,天底下沒有哪一件事情是不可能的。對他們而言,明天會使一切都變成可能。任何事情,如果今天做不到,那麼只要等他長大,就有可能。
四十歲的人呢?所有今天不可能的,明天將更加地不可能。隨著年紀愈大,我們愈清楚地知道現實的侷限性。到了四十歲,所有能得到的都已經得到了,所有還未得到的,似乎都再也不可能了。於是,生命成為一灘死水,困窘而促狹地被擠壓在現實裡的一個小角落,怎麼樣子都活不開來。
十四歲的少年對未來充滿著期待、憧憬與嚮往,而四十歲的男人往往只剩下慾望和野心,甚至連慾望和野心都沒有了。
人活了半百,一旦失去了對生命的熱情與嚮往,會不會活著的只是一個沒有靈魂的肉體和慾望?這樣的人生有什麼意義?但是許多四、五十歲的男人都已喪失掉對生命的熱情與憧憬,只知道「生活上的享受」。因此很少人敢認真去面對這麼一個質問!不過,並不是所有的成年人都這麼悲哀。

2011年4月2日 星期六

高中生該有怎樣的生命教育課程

壹、前言
前文「高中生有怎樣的生命課題」中根據老師基金會張德聰博士從實務面整理出來的八大課題:(1)兩性關係與愛情的意義,(2)婚姻、懷孕、生育與性行為的意義,(3)家庭與親子關係的探討,(4)面對挫折與忍受挫折的能力,(5)現實與理想,(6)人際關係、友情與對他人的關愛,(7)人生的意義與自我完成,(8)生死議題與臨終關懷。
生命教育98綱要所提出來的是高中(職)生「應該」要知道的課題,而張德聰博士所提出來的則是「實際上」困擾著高中(職)生的課題。
讓高中(職)生有機會認識宗教是值得鼓勵的是,但是要培養高中職生的倫理思辯能力以及對於生命與科技倫理的基本認識,在教學現場可能會遭遇到較多的困難:高中(職)生是否有能力學習?是否有意願學習?要克服這些困難,需要在教材與教法上花較多的心思。
98綱要與老師基金會間的差異,可能反應著理論與實然間的落差。

貳、高中(職)生命教育的課程內容與98綱要的可行性
就制度上而言,教育部已經公布生命教育包括一門概論課程,以及七門選修課程:哲學與人生、宗教與人生、生死關懷、道德思考與抉擇、性愛與婚姻倫理、生命與科技倫理、人格與靈性發展。
不過,98綱要會不會野心太大,要求的議題涵蓋範圍太廣,以致於很難在教學現場上真正達到讓學生能內化的教學效果?

學術自由的本意與淪喪

學術自由的本意與淪喪
彭明輝
國立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教授

摘要
    學術自由是普世公認的基本人權,也普受台灣和各國法律的保障。狹義的學術自由至少包括學者從事研究與教學的自由,以及學術機構決定學術資源分配與學術發展方向的自由。但是在台灣教育部和國科會的各種獎勵制度和經費分配政策下,全國學者被軟性地驅迫追逐國外學術界所關心的議題,而與國內社會、經濟、產業與技術需求密切相關的研究議題則被貶抑,乃至於軟性地打壓。台灣的學者不僅沒有選擇研究議題與方法的充分自由,台灣的大學也在教育部經費的威脅利誘下違背其學術良知,含淚投票。台灣教育部和國科會的作為已經明顯地違背大法官解釋第380號對憲法第11條的解釋,而有違憲之嫌。但這樣的作為在學術界卻只受到極其微弱的質疑和挑戰。本文旨在從學術發展史與憲法的角度重探學術的本務與學術自由的本意,並論證何以台灣的學術自由已經垂危而近於淪喪。希望本文能起拋磚引玉之效,引發國內學者對相關問題的後繼討論和探究,以便為台灣的學術與學術自由找到更好的未來。

關鍵詞:學術自由、大學學術追求卓越發展計畫、大學法、大學評鑑

韓國經驗第二章

前言
上一期的文章也介紹了韓國的農業改革經驗中值得借鏡的新村運動和韓國農協,以及韓國驚人的農業與農村發展。但是這些始於1970年代的努力所累積之成果,近年卻飽受WTO的威脅。本文將繼續介紹加入WTO對韓國農業與農村的衝擊,韓國政府的對策,以及工業界為了再度搶救韓國農業與農村而發起的「一村一社」運動。最後是對台灣企業、媒體,以及社會輿論領袖的呼籲。

壹、加入世貿對韓國農業與農村的衝擊
    200512月在香港WTO會場外韓國農民演出極為感人的大型抗議活動,這是由韓國農協與韓國婦女農民協會主導的。這兩個組織在致香港市民的信中提到:「在世貿成立的這十年間,韓國農業受到令人悲痛的對待。自從1994年世貿烏拉圭回合談判,大量進口農產品的流入,令到我們國內農產品的生產嚴重下滑。而農民的收入與農產品產量一同直線下降,農民傳統的生活變得越來越難以維持。因此,韓國青年不斷離開農村,現在已再沒有人留下去保存韓國的務農傳統。」

韓國農業改革的借鏡

前言
2005年起大陸吹起了一陣「農業學韓國」的風潮。韓國中央研修院學費每人每天100150美元,來此求經的大陸官員已超過700多人。這不是盲目的風潮,而是看到韓國農業與農村發展的驚人成效:從1970年代到現在,韓國城鄉居民的收入始終保持在10.810.9之間。1970年韓國農業總產值只有8億韓元,1997年達到了293億韓元,27年間增長了1.38倍。1970年農業所創造的GDP僅為6億韓元,1997年增加到207億韓元。除此之外,韓國農產品價格高居全球之冠,但它卻仍舊是是韓國人的最愛。本文介紹這個韓國奇蹟背後幾個關鍵性因素。

壹、農業立法體系完整
南韓歷來重視農業農村立法,它以《農業基本法》作為農業憲法,同時配之以制定了水產、畜產、山林、土地改良、耕地保護、農耕營農、農產品價格、批發市場、治山治水、農業機械化、農業組織、農業銀行等一百多部法律。為促進新鄉村建設,加快農村現代化發展的進程,南韓先後制定了《農村振興法》、《農村近代化促進法》、《農漁村發展特別法》、《促進農村所得源開發法》、《農漁村電氣化促進法》、《農漁村振興公社及農地管理基金設立法》、《環境保護法》、《工業開發法》等法律,從而形成了比較完善的農業農村法律體系,確保了農業生產各方面、各環節和新鄉村建設各項事業都有法可依,走向了依法治農治村的道路。較為完善的農業農村法律體系的形成,為建設新鄉村運動的順利發展和農村現代化的實現提供了法律保障。

台灣農業的困境與挑戰

前言
許多人都主張:台灣農業生產成本過高,除非政府鉅額補助無法生存,因此在進入WTO之後或明或隱地主張放棄台灣的農業。這樣的主張,沒有去細究台灣農業生產成本過高的成因是否人為,是否可以藉助政策手段引導它下降,因此有驟下斷言之嫌。作者粗略搜尋相關統計資料,初步發現:台灣農業生產成本過高的主要原因來自於土地政策不當,以及縱容上下游剝削。果其然,只要政府願意認真面對這些政策與人為操作,積極解決,台灣的農業還是可以有很好的永續發展機會。唯限於篇幅,本文將只討論土地價格的不合理、土地的零碎化與上下游的剝削。

壹、台灣的地價奇蹟
全世界所有國家,隨著工業化程度的提高,其農業產值相對於社會平均收入將愈低。因此,所有已開發國家的農業都需要政府各種補貼措施來支持農村的收入,卻仍舊難以避免農業人口減少與農業人口老齡化(後代不願意繼續經營農業)的問題。台灣也不例外。但是,但是,歐盟與日本在這方面的問題比我國嚴重而因應成效遠比我國卓著,那是因為除了前述問題之外,台灣的農業還要面臨一個額外的難題:每戶農家的農地太小,而農地產權與承租價格又太高。
台灣的農業要能永續,第一個前提是農戶的收入必須要跟得上整個社會的平均收入,否則願意務農的人自然會逐年減少。但是,在WTO的架構下農產品的價格因為必須要跟國外競爭,所以無法像過去保價收購的時代那樣地維持高價。如果要在價格下跌的情況下反而抬高或維持農戶的收入,必須要適度擴大耕地面積。

WTO的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

前言
為了因應新一波的WTO農業談判,各國政府都已經為備妥各種減讓辦法可能會有的衝擊。基本上只要下一波的談判敲定,過去各國政府所使用的各種市場干預政策將會被大幅限縮。但是,農業攸關各國環境、文化、景觀、生態與歷史傳承等多種因素,以及國內食物價格的穩定性與低收入戶的基本人權,所以各國政府不可能真的完全放棄對農業的保護。在這種情況下,「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MeasuresSPS)」很可能會成為各國政府用來保護本國農業的重要利器。對於台灣而言,我們應該善用「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來保護台灣的農業;另一方面,台灣任何企圖走外銷導向的農業生產策略都必須要密切注意各國如何利用「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來建立貿易障礙。因此,本文將簡略介紹WTO中有關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的規定。

壹、WTO中有關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的規定
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是國際間通行的重要措施,目的在避免或減少因農產品貿易流通而導致外來動植物疫病蟲害之入侵、立足或蔓延之機會,及防範食品、飲料或飼料中之添加物、污染物等的潛在風險,以保護境內國民及動植物的生命或健康,及維護自然生態環境。

WTO架構下的政府補貼政策

前言
本人已經於上一期的農業電子報介紹了四種WTO所不管制的「綠色措施」補貼項目。本文將再介紹剩下的九項「綠色措施」補貼項目,以供大家參考。此外,雖然「琥珀色措施」是WTO所反對的補貼措施,而且要求逐年減少這一類的政府補貼,但是這一類補貼可以比「綠色措施」更有效地干預市場,因此在WTO所簽署的額定範圍內,政府還是應該積極使用。另一方面,關心農業的朋友則必須要瞭解到這一類的補貼將會逐年減少。因此,本文也將簡略介紹「琥珀色措施」。

壹、WTO所允許「綠色措施」補貼項目(續)
農業協定附件2規定的「綠色措施」共13項,除了前 一期所介紹的四大項目(一般政府服務、以糧食安全為目的的公共儲備、國內糧食援助、一般性農業收入保障補貼或「直接給付」),其餘九項分別介紹如下。

WTO農業協議的關鍵術語

前言
WTO藉著跨國的談判,以及WTO的制裁與糾紛解決機制,變成一個遠比聯合國更能有效干預各國內政的跨國機構。因此,WTO的協議已經成為比我國憲法位階更高的國際規範,各國政府法令與施政違背WTO協議者無效!
過去許多民間團體與政黨在推動農業基本法草案時,有許多重要條文都違背WTO的基本架構與規範,使該草案有嚴重的不可行性。而許多有關農業問題的報紙投書,所提建議也都違背WTO的基本架構與規範。因此本文將簡要介紹WTO農業協議(Agreement on Agriculture),以供關心台灣農業的朋友參考。
1993年的烏拉圭回合談判針對所有有形物品(主要含原料、工業產品、農產品與農產加工品)的貿易,簽署了包含農業協定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措施協定、補貼及平衡措施協定、防衛協定、技術性貿易障礙協定、反傾銷協定、關稅估價協定、裝運前檢驗協定、原產地規則協定、投資措施協定等辦法。
其中專為農產品貿易而設計的有兩個協定:農業協定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措施協定,目的是在授與農產品較寬鬆的規範,以便讓各國政府仍舊可以適度保護各國的農業。所以關心農業的人只要掌握到這兩個協議的精神,就已經掌握到WTO相關規定的八、九成了。本文將把焦點集中在「農業協定」,未來會再為文介紹「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措施協定」。

壹、WTO的主要精神與原則
在理解農業相關規定的時候,還是必須要先理解WTO的一般性原則,才能適當詮釋、解讀農業相關協定的條文。
WTO的指導原則是經濟學上的自由主義,她主張自由主義的市場經濟比一切政府的規劃更有效率,更合理,更少弊端,因此從根本上反對政府對市場的價格與銷售量進行任何干預。為了最終邁向全球「無障礙貿易」的目標,WTO的所有談判都是依循以下原則進行。
(一)最惠國待遇

台灣的農業與加入WTO的過程

前言
為了加入WTO,台灣的農業部門遭遇到極大的衝擊,以致於整個既存的農業體系幾乎要崩潰。假如台灣的農業體系可以在未來再站起來,很可以預料到:那將會是一個全然不同的農業體系。這到底是天命難違?還是確有人謀不之處?這問題雖然很難有斷論,卻還是多少有些線索可供玩味。本文旨在概略勾勒我國加入WTO的過程,作為後續討論的背景。

壹、台灣為什麼要加入WTO
很多人只知道台灣為了加入WTO付出很大的代價,卻很少人知道:中華民國曾經是GATT的發起國與原始會員國。大陸尚未淪陷之前,我國於1947年以聯合國常任理事的身份成為GATT發起國家以及23個草簽成員之一,並於1948GATT成立時成為原始會員國。1949年大陸淪陷,我國亦於次年退出GATT1990年元旦,為了拓展對外貿易以及打開外交空間,我國重新提出加入GATT的申請,1992GATT才准台灣以觀察員身份開始參與活動,並逐步與GATT會員國展開一系列入會雙邊貿易談判。1995GATTWTO取代,我國又向WTO提出入會申請,最後於2002年元旦起成為WTO的正式會員國。
那麼,台灣在退出WTO許多年之後,為什麼要不惜代價地重新加入WTO?官方的說法是:「為了拓展對外貿易以及打開外交空間」和「參與制訂國際貿易規範」。

WTO、歐盟與台灣的農業

前言
    公元2007-2013歐盟的農業與鄉村發展政策明顯地從市場支持轉向鄉村發展,這個轉變跟近年WTO(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的發展有很密切的關係。因為台灣的農業近年受到WTO很大的衝擊,而WTO的發展又深受歐盟、美加以及日本農業政策發展的影響。因此,本文先簡略討論歐盟與WTO的關係,未來將繼續討論這些互動與政策演變對台灣農業發展的影響。

壹、WTO的起源與發展
WTO 創立於1995年,前身是1948年創立的「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他們的主要精神是:(1)逐年降低所有工業與農業產品、原料的關稅,且關稅一旦降低就不准再提高;(2)逐年把非關稅障礙(譬如政府補貼、保護本國產業的相關法令、國營事業與專賣制度)廢除,先轉為關稅保護,再繼而逐年降低關稅。透過這些手段,希望可以讓會員國之間的貿易毫無阻礙地進行。
但是,實際上關稅等貿易障礙原本設立的目的就是要保護本國產業與消費者,有其必要的政治任務與功能。所以當WTO通過大會決議要求要求所有成員國放棄關稅與非關稅的貿易障礙時,它就同時是在要求各國政府放棄對本國產業與消費者的保護。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米酒和汽油的漲價跟WTO有關,而稻米與各種農產品保價收購數額的遽減,以及近年農業的各種困局都是因為加入WTO所致。

英國的農村發展策略

前言
    筆者曾經在上一期農業電子報介紹歐盟的農業與環境總體政策(CAP),指出歐盟在2000年到2006年之間把總經費的一半(約為2980億歐元)編列為農業與鄉村地區發展經費其中2,674億歐元(約佔CAP預算的89.73%)用來直接調節農業生產與市場機制,以便歐盟農業在市場的競爭力,並防止外國農產品的輸入;另外304億歐元(約佔CAP預算的10.27%)用來進一步支持鄉村地區的發展,包括提前退休者可以每年領63萬台幣的退休金,以及年輕農民可以無償領到105萬台幣的創業補助金等等。本文進一步以英國的英格蘭地區發展策略為例,說明前文所述鄉村發展策略如何被落實

壹、歐盟與英國鄉村發展總體政策
前文所述令人垂涎的優渥條例並非歐盟區域內農民所獲得之補助的全部。實際上歐盟發給的鄉村地區發展經費需要各會員國提出配合款來申請,而各會員國實際編列的鄉村發展配合款大致上是歐盟補助款的1.5倍到兩倍,因此各國的鄉村發展總經費更加可觀。

歐洲如何保護他們的農村與農業

前言
    台灣公共事務的評論者與學者往往誤把農業、農民與農村的問題簡化為「經濟問題」,而看不到農業所關聯到的歷史、文化、生態、保育、水涵養、休閒、食品衛生、國人健康與糧食安全等複雜的相關問題。歐盟的人則從較寬廣的視野看到農民是歷史、文化、環境、生態與國民健康的守護者,因此他們把編列給農業與環境部門的經費當作是對自己歷史、文化、環境、生態與國民健康的投資,而不是無奈地進行「保護弱勢產業」。在這樣的氛圍下,他們願意用盡WTO所能接受的所有方法去保護她們的農業。
以有機農業為例,歐盟委託的研究報告指出:有機農業可以直接避免食品中的農藥殘留,又可以間接避免化肥和農藥對水源與環境的污染,甚至可以間接促成完整生物生態體系的復育。沒有健康的農業,就沒有健康而能普及的食品,而國人的健康也岑岑可危。而且,推動有機農業會減少政府的醫療支出、公共用水處理成本,以及水源整治與生態復育等費用,而所節省的經費比政府對有機農業的補貼還多,因此支持有機農業是很划算的。
基於前述理念,歐盟在2000年到2006年之間把歐盟總經費的一半(約為2980億歐元)編列為農業與鄉村地區發展經費

壹、歐盟農業與環境總體政策(CAP
歐盟各國農業與鄉村發展的共同政策依據是1962年簽署的「共同農業政策(Common Agricultural Policy,簡稱CAP)」。剛開始的時候,CAP的指導目標是擴大農業生產以便創造農業的經濟價值,因此歐盟對農業的主要補助表現在國內與出口補貼。譬如,根據WTO 的統計資料,1995年到1998年間,歐盟對農業的出口補貼一共為2437億美元,佔全世界所有政府對出口補貼總額的89.4%,是瑞士(第二名,共補貼出口達140億美元)的17倍,以及美國的6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