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彭明輝的部落格
吃台灣米,讀古今中外書,思索台灣的未來; 善待自己、善待鄰人、善待土地
部落格導覽
(移至...)
首頁
關於我
版權聲明
部落格導覽
演講邀約
碩博士論文寫作 Q&A
▼
顯示具有
托爾斯泰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托爾斯泰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7月14日 星期四
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妮娜》的寫作背景(2)
›
有關 《安娜 ‧卡列妮娜 》的評論與討論中,最常被討論到的議題是:安娜一定要死得那麼悲慘嗎?托爾斯泰是否有譴責安娜的意思? 蘇聯學者 Ivanov- Razumnik 認為:安娜的過錯不在於愛上 佛倫斯基,而在於對她丈夫的痛苦缺乏同情心,以及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 ...
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妮娜》的寫作背景(1)
›
他兒子 Ilya 的轉述,托爾斯泰曾經在這本小說出版後批評道:「要描述一個軍官如何跟一個婦人糾葛在一起,這有何難。這不僅沒有任何的困難,更重要的是它根本就不值得。」 [1] 我們該如何來理解這一句相當驚聳的評語呢? 托爾斯泰在寫完這部小說之後就對文學創作不再有興趣,甚至在 《...
托爾斯泰小傳(5)
›
1-8 :托爾斯泰的悲劇 對於托爾斯泰而言,信仰就是生活中的一切:從醒過來到入寢,有時還包括睡夢之中的時間。對他太太 Sofya 而言,信仰只是生活中的小插曲,只佔她一週生活中的一小部分(週日上教堂,每天固定的時間祈禱)。教徒托爾斯泰想要放棄他所有的財產(他叫它們...
托爾斯泰小傳(4)
›
1-7 :沒有個人的幸福,只有全體人類的幸福 1881 年 2 月 9 日 ,跟托爾斯泰並列俄羅斯兩大文豪的杜斯妥也夫斯基( Fyodor M. Dostoyevsky , 1821-1881 )過世, Sofya 寫信給她妹妹:「列夫工作過度,他老是頭痛,但是卻無法...
托爾斯泰小傳(3)
›
1-5 :婚姻與文學的救贖 ── 道德時期 1860 年托爾斯泰經歷了大哥尼可萊的死亡。三哥 Dmitry 死於 1856 年,據說那時托爾斯泰忙著去參加社交活動。但是,這一次死亡的恐懼結合了人生終歸虛無的惶恐,強烈地震撼了他,猶如被死亡吞噬的是他自己。 [1] ...
托爾斯泰小傳(2)
›
1-4 :不可自拔的酒色與賭博 但是,年輕的托爾斯泰有求好的心,卻完全沒有自制能力。雖然他晚年對性與性的慾望極端嫌惡,他年輕時對性生活與賭博的沈迷程度,連他在克里米亞戰爭時的部隊同袍都感到震驚。根據他的懺悔錄,從離開學校到婚前的這一段時間,托爾斯泰跟其他年...
托爾斯泰小傳(1)
›
托爾斯泰( Lev Nikolayevich Tolstoy , 1828-1910 )的一生充滿著熱情、懷疑與與自我搏鬥的艱苦歷程:他從一個對人生感到惶惑的孤兒,成長為虛無、縱慾而無法自拔的敗德者,終而成為一個信仰堅定、禁慾的耶穌信徒。一路上他從不曾自欺,不曾...
›
首頁
查看網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