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導覽

2013年2月5日 星期二

名校真有那麼吃香嗎?

        某職場雜誌的總編說:各大企業在表面上說「能力比學歷重要」,其實到聘人時還是名校優先;即使唸過私校再轉公立學校的碩士,還是有 bias 在,無法「扶正」這總編的說法暗示著學歷勝於能力,一旦念了私校之後,能力再強也難以翻身。這種說法造成高中拼命擠名校,以及高中生PR值>97的孩子想自殺的比例高居同年齡族群的榜首。
        我跟業界的接觸看到的都是「用人唯才」,因此我一直懷疑這個社會上流行說法,但是又怕自己的經驗有限,而冒犯「以偏概全」的毛病。
        昨夜終於從104人力銀行的原始資料整理出下表,看一下你就知道那個總編的說法根本是誇大其辭!
        這一張表格是從104人力銀行的原始資料裏整理出來的,它有相當大的統計資料庫,所以可以跳脫「以偏概全」的陷阱,具有統計上的可信度。
        不過,解讀上表時還要小心幾件事。上表的薪資高低牽涉到畢業後的工作年資,所以我特別在第二欄列出這份統計資料取樣時各校校友中「年資超過五年者所佔比例」,基本上這個比例愈高的學校愈占便宜。譬如,台科大的統計資料裡有50%的人畢業超過五年,所以月薪超過四萬的人比例高達93.3%,遙遙領先各校。
        另一方面,各校中擔任主管比例幾乎是剛好跟升大學時各校志願序呈反向排列,這不意味著輔大真的是各大企業最愛的主管人才,而是因為大公司與小公司的「主管」所需能力不能劃等號,這數據有可能是說交大校友很高比例在大公司,而且很多清、交畢業生喜歡專業工作而不喜歡當主管。我列出這一欄單純地只是想說:升任主管的管道與畢業學校關係微弱,每個學校的畢業生都有機會當主管,關鍵在於能力和意願。
        薪水是比較不需要做太多說明的,大致上薪水的高低跟學校排名確實有關聯,但也只不過是關鍵因素之一,而不是唯一的關鍵因素;因為學校排名也確實跟個人能力有弱相關,因此上表所顯示的應該是:能力才是畢業五年後升遷與核薪最主要考量。因此,只要專業能力強,每個學校畢業生都有出頭的機會。
        這一份表格告訴我們:不管是升遷或薪水,主要是看能力而不是看畢業學校(尤其是畢業滿五年之後。因此,很多人擠破頭,非名校不唸,其實沒什麼必要。另一方面,學測考糟也不必灰心,認真用功未來還是不會被埋沒
        104人力銀行的「升學就業地圖」有許多關於各大學科系的升學與就業資訊,因為它的統計資料庫大,所提供的統計數據就可靠得多了。 我建議家長、高中生、大學生和碩士生無聊時就去逛一逛,對於未來就業方向的掌握會遠比看雜誌或道聽塗說好多了。
        我接受過職場雜誌的記者訪問,都問得很離譜──初出社會的文學院小女生,根本沒有能力聽懂任何高科技產業的相關術語,只能鸚鵡學舌地亂說一氣,然後把說的內容賴給某教授、某經理、某CEO。後來刊出後我自己看了真傻眼:每句引述的話確實都出自我口,但意思全被扭曲到我絕對必須矢口否認的程度。我把相關的雜誌翻了幾本看一看,真可怕,我看得懂的部份都蠻離譜的!
        很多年輕人從流行歌和偶像劇學愛情,學到的是虛假的、一相情願的愛情;很多人從雜誌和CEO寫的書學職場求生術,學到的是以偏概全和誇大不實的論點。試想想:農業時代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之說,今天社會那麼多元化,職場角色早已超過三百六十種,誰真的有時間和機會去了解職場裡各種紛雜歧異的事實?誰在談「職場求生術」時不是信口開河,以個人之偏誇染為職場之全?
        有些雜誌把「人資主管如此說」當成權威性的論述,好像人資主管必然懂職場進用與升遷的秘訣。事實上,在我合作過的好幾家公司裡,人資部門都只負責根據用人單位的需要進行初選,真正人事進用與升遷的最終權責在用人單位的手裡。「人資主管如此說」比不上「我的主管如此說」。
        也有人把CEO被搬出來,「CEO如此說」好像就錯不了。你有沒有聽過「隔行如隔山」?CEO一旦太開心而跨行講起「國際競爭力」時,你千萬要小心:他很可能撈過頭了!
        那麼,到底要相信誰?我看來看去還104人力銀行的「升學就業地圖」最可靠:資訊最完整,最不容易掉入「以偏概全」的陷阱。
        媒體嘩眾取寵,雜誌與出版社也是如此。這些年的暢銷書很多都是在誤導眾生,專說一些似是而非的論調來討好讀者或恐嚇讀者,為了銷路無惡不作。偏偏,年輕人不懂職場與愛情,卻又關心職場與愛情,所以最好騙;而市場大,得手又容易,太容易名利兼收,也因此吸引了太多騙徒與騙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