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導覽

2012年6月15日 星期五

油價高漲會不會很快戳破高教產業泡沫?

從英國搭飛機回台灣,一共換了三架飛機,上機後都非常地熱、非常地悶,一直到飛機起飛之後才開始降溫。在香港時很多人都受不了,問空姐,她只能說:「我也不知道。」我猜我知道!
油價漲了,航空公司成本也漲了;票價是有漲,因為怕旅客跑掉不敢漲太多,只能想辦法省油。我猜,各個航空公司大概都已經私下規定:飛機起飛前不可以開引擎,因此沒開引擎就沒有電,沒有電就沒有通風跟冷氣。
我在飛機上仔細聽了很久,飛機引擎都是要開始 texing 的時候才開的,在這之前根本沒有冷氣,甚至連通風扇都沒有開。我猜是因為飛機的空調系統只有一個開關,沒辦法只開通風而不開冷氣(或者飛機空調以冷氣為主,風扇送風速度就是很低)。
記不記得以前都是一上飛機就已經冷得要命?因為飛機跟汽車一樣,要先暖機,以前是這時候就已經連冷氣一起開了。
聽一位在船運公司工作的人說,燃料費佔船公司的成本非常高(好像是六成左右,具體數字忘記了)。飛機公司已經開始在因應高油價時代的來臨了,船公司應該也會緊隨而上。全世界都要進入高油價時代,但是政府都會想辦法用納稅人的錢去補貼,直到赤字受不了之後就開始在國債上作假帳,在退休金上賴帳。

這個世界的生產效率早就已經高到只需要一小部分人就可以產出所有人所需要的糧食、生活必需品,以及汽車等讓生活便捷、舒適的產品。問題不是生產不足,而是沒有好的分配制度。
在這個以現金支付一切的世界裡,你必需要有工作才有現金,才能參與分配。於是,服務業出現,一部份人靠服務業的勞力來換取農業和工業部門的產品。問題是,資訊自動化又使服務業所需要的就業人口不增反減,剩下的那些還沒找到工作機會的人怎麼辦?轉到新的產業去!轉到哪個新產業?知識經濟!
我不知道是哪一個神棍發明了「知識經濟」以及「知識經濟時代」這種嘩眾取寵的名詞。「Knowledge economy」和「Knowledge-based economy」確實存在,但是規模沒有大到足以聘僱 50%的大學畢業生。
全世界(尤其英語世界和亞洲新興國家)高教產業過去已經膨脹至少十幾、二十年,連英國這個一向把高教當菁英教育的國家都已經把技職體系紛紛合併成大學,大學生就學率已經超過50%,希望藉此創造「知識經濟時代」。但是,企業界根本不需要這麼多大學畢業生!因為,製造業與服務業的自動化雖然會導致「non-knowledge-based jobs」數目下降(被機器和電腦取代),但這大學畢業生增加絕不意味著「knowledge-based jobs」的數目也會跟著明顯增加。
於是,歐盟清楚地看見大學畢業生失業,西班牙的碩博士畢業生遠走他鄉找工作。全球的大學畢業生都早已供過於求,高教產業卻拼命增收學生。高教產業根本早已泡沫化,只等著泡沫被戳破而已。
過去解決就業不足的問題時,都是創造新的需要來帶動新的產業與創造新的工作機會;但是這一套辦法已經行不通了。人類的需要不可能誣指無盡地膨脹下去,近年來的新興產業已經都是在生產可有可無的東西了:資訊產業早已經是靠生產可有可無的東西(Apple 所有的產品)在創造新工作,生物科技的癌症新藥其實療效跟醫藥費不成正比(很多癌症新藥貴得離譜而藥效只比傳統藥略好)。這種東西在景氣好時一片榮景,一旦景氣略有遲緩現象就很容易崩盤。
因此,一個歐債危機下來,大規模仰靠旅遊服務業的希臘、西班牙和義大利經濟體馬上應聲倒下──出國旅遊比國內旅遊更可有可無,當然是第一波受創且受創最嚴重的。
過去行得通的辦法現在行不通了:農業生產技術進步了,多出來的人力去開創製造業;製造業自動化了,多出來的人力轉去開創服務業;但是知識產業需要的就業人員不多,最大的知識產業變成是高教這個泡沫產業──很多人以為唸完大學或研究所之後工作條件會比較好,所以去念大學和研究所;但是全世界的業界都不需要那麼多博、碩是和大學畢業生,所以高學歷青年失業的問題愈來愈嚴重。遲早,大家都知道高出來的學歷換不來工作機會,高較產業的泡沫就會被吹破了。
五年五百億抄襲的是美國政策,其實就是因為美國政府已經負擔不起高教產業補助所以想辦法把政府補助集中到少數學校,英國也在對大學進行經費裁減。
積極在推動大學公法人化的無知官員與行政院顧問們大概很難想像成大未來會有這個下場吧?美國的制度最好?未必!!!
    今天的經濟問題不是生產不足,不是生產效率太低,不是資源使用欠缺效率,而是分配出了問題:我們只需要五、六成人力就可以產出我們所需要與想要的一切(虛榮心不算),多出來的人力都是在生產可有可無的東西,經濟體當然會愈來愈不穩定,經濟的成長當然會愈來愈困難!
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先願意面對「經濟成長有極限」的事實,想出新的分配辦法──因為問題不但已經不在於生產,甚至生產的效率本身已經變成是最大的問題了!
世界首富史林姆說解決的辦法是:「年逾60的勞工每周工作3天,每天10到11個小時,使其得以『創新、創造並培養個人的能力』。」 這個辦法有兩大重點:首要重點是「每週工作30小時」,其次才是「延後退休」。但國內媒體卻幾乎都把重點放在「延後退休」,而沒有去注意減少每週工作時數。
    如果只有延緩退休而不減少每週工作時數,只會讓青年失業延長到十幾二十年,徹底毀掉一整個世代!

對馬總統、陳院長、勞委會主委和整天只會搞藍綠惡鬥的立委們,不知道這個道理會不會太難懂?如果不會太難懂,那就趕快開始政黨協商,準備把每週工時和退休年齡一起做合理修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