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導覽

2012年1月23日 星期一

誰該為失業與貧富落差負責?監察院幫你出一口氣!

「近10 年來我國GDP 成長逾3 成,惟失業率偏高成為常態,薪資水準與經濟成長落差甚大。」這是不是妳最怨的事?原因出在哪裡?誰該負責?妳想不想知道?

監察院花了不少時間去調查這個重大社會問題的起因,並且寫了一份翔實的報告「100財正0023號糾正文」,一方面把責任指向行政院產業政策與教育政策的錯誤,一方面也指出稅賦不公和高科技產業「所得超過對經濟的貢獻」這樣的事實。我覺得這是一份值得每一個人都花時間仔細讀完的報告(一共只有21頁,字體又很大,不會花太多時間)。

譬如,該糾正文第12-13頁提到:各部會之租稅減免各相關辦法多達34種,不僅明顯侵蝕稅基而不利於租稅公平,且偏厚高科技產業,以致2004年高科技產業實質有效稅率為5.8%,遠低於經營艱困的傳統產業的14.8%,其中又以半導體產業享受最多租稅優惠: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共有8,130 家,實際繳納稅額僅195 億元,平均每家廠商僅約240 萬元;其中適用促產條例租稅減免有1,320 家,減免稅額高達669 億元,平均每家減免逾5,000 萬元;而某家晶圓代工龍頭廠商在2005年盈餘934 億元,繳稅金額卻僅有2 億元,至2009年時實質有效稅率仍僅6.06%,遠低於傳統產業平均的14%。
 
所謂「某家晶圓代工龍頭廠商」大家應該想也知道是誰,盈餘934 億元卻僅繳稅2 億元,不就是只有0.2141%?很噁心,也很丟臉是不是?但這老闆可是年輕人的教父級偶像喔!

該文第12頁與第6頁也指出來:「2008 年時傳產業每受雇員工產值已經較高科技產業高出10%(5.92 百萬元對5.38 百萬元)」,以及「科技業每投入1 億元的資本只能創造6.4 個就業機會,而傳統產業同樣投入1 億元卻可以創造16.0 個就業機會(2.5倍)」。貢獻小的拿的補助比較多(超級多),貢獻大的反而補助少,超級不公平對不對?代工業不是不折不扣的肥貓嗎?

這些是你原本就大致上知道,媒體與雜誌也零星地報導過,監察院的報告有什麼意義?這是一份完整報告,而且是有證據力的官方報告。這就是它的價值!

政府官員很會耍賴,媒體又各有立場(但是一致地不敢得罪財團和科學園區),因此過去的報導或者零零星星,或者證據不全,或者被官方的烏賊戰術搞成羅生門。但是在監察院的報告裡,一切清清楚楚,毫無遮掩;證據確鑿,無法再狡辯。

當然,我們希望監察院可以再多作一點,幫我們把被污掉的稅金拿回來,幫我們把因為失業而冤死的人命要回來,或者至少把失職的官員予以懲處,以儆效尤。可惜,這只是一份「糾正文」,有點像狗吠火車。

不過,假如監察院的糾正文可以被廣為流傳,讓大家知道哪些產業在坑陷我們,哪些教父不值得尊敬,其實也等於是發揮輿論監督的功能,不是正好彌補台灣媒體低能的缺失,以及民主制度缺掉的一大機制嗎?

可惜的是監察院的調查案往往太瑣細(但攸關當事人權益),而很少能真正抓到社會普遍受害的重大結構性問題,以致於成本效益偏低。此外,監察院的網站查索困難,根據日期、案號與案由,而沒有分類與關鍵字查索,很可惜。假如可以區分案件屬性(個案或結構性問題),或者增列「被調查、糾正對象」這一欄,就可以較便於區分案件屬性。

假如監察院可以發揮調查功能以及掌握關鍵性、結構性的大問題,並把結果上網後製作成容易查索的功能來擴大其傳播率,這將有機會讓她發揮出接近 BBC 的功能。其實,只要做好這一件事,就讓這個機構有其存在的價值了。  

註:
監察院,2011,〈100財正0023  產業政策糾正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