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導覽

2011年10月29日 星期六

別對教育有不切實際的想像

有讀者來函,要我正視林百里對台大電機系的批評「讀書像在讀聖經」。我查了一下 Google,工商時報的標題更聳動:「書讀不好,才會成功」,內文的大意是:教育應該要考創意,不要考知識。

台灣的教育問題是很多,一時間說不完。本文只想談一件事:教育可以教創意嗎?難!

先談談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台大電機系真的會叫學生「讀書像在讀聖經」嗎?我沒唸過台大,不知道事實如何,只知道這種說法違背常理。

台大學生不一定都聰明,也有死讀、死背進去的。但是台大電機肯定有許多聰明的學生,電機系又是理論性的科系,教授教書如果無法掌握到清楚的理論架構,上課一定超級乏味。以台大學生蹺課風氣之盛,座下必定寥寥無幾。

所以,假如林百里念台大電機時真的有學生「讀書像在讀聖經」,毫無創意,你猜猜看這樣的人會有幾人?這種讀書習慣是台大電機培養出來的?還是自己帶進台大的?

回過頭來談大問題:教育可以教創意嗎?

去一趟法國學美術或創意料理,妳可能會發現:創意可以被教育制度扼殺,但是無法教。美術系或建築系可以「激勵」學生發揮創意,但是無法「教」學生創意。英文系有「creative writting」,給妳一些前人整理過的線索,讓妳在這基礎上「發揮創意」。美術系或建築系可以設計一些教學活動,「逼迫」學生去找創意,但是老師不可能「教」學生創意。

「創意」本來就是靠自己。「『教』創意」根本就是自我矛盾的說法:可以被教的是知識,是方法,被「教」出來的本來就不可能是「創意」。

教育是教妳如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打開妳的人生視野,看見各種值得追求的目標,吸收前人的成果。然後,在這基礎上發揮個人稟賦裡的創意。因此,教育一定涉及知識的傳授(但不一定要死背),方法的啟發,最後才是創意的「激勵」。

對於夠聰明的人而言,台灣的教育問題是太多的 course trainning,太少有意義的挑戰性問題,太少給學生思考的激勵與啟發。但是,這仍舊不是最大的問題。只要是夠聰明的學生,一旦出國,看見聰明人的樣子,他被壓抑的聰明自動會再長出來。再差的教育都不會把聰明人變笨,只是不會給它機會發育出來而已;一旦土壤氣候對了,聰明就會發育成長。

台灣教育更大的問題是:一再強化學生比成績、比輸贏的狹隘人生目標(學習目標),而沒有引導學生去看見各學科(人生)中更值得追求的目標。結果,有才華的人因為看不見更值得追求的目標,而變得胸襟、氣度都很狹窄。譬如說:只想去代工廠賺大錢,或者靠擴大規模來壟斷上下游(壓榨上下游的利潤),而從來不去想:除了賺大錢之外,我可不可以有其他更有意義的目標?

台灣人對於教育的期待,往往是不切實際的幻想;但是對於教育可以達成的重大目標,卻反而不加理睬。IQ是無法教的,可以教的是EQ、是人生目標、人生意義、世界觀。

不要期待台大把沒創意的人變成有創意的人,也不要怕台大會把聰明的人變笨。聰明靠天生,變聰明只有一個辦法:塞回娘胎再生一次。希望進了台大之後就變成比爾蓋茲或賈思伯,那是不可能的妄想!比爾蓋茲或賈思伯如果真的很聰明,那是娘胎裡化育的,跟哈佛沒關係,跟史丹佛沒關係!

註:不要再問我為何老是用「妳」而不用「你」,這是自然輸入法幫我選的,因為我過去教人生哲學時絕大多數學生都是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