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導覽

2011年8月16日 星期二

什麼叫「知識份子」――從中研院的《人才宣言》說起

中央研究院由院長翁啟惠邀集國內各界十八位重要人物一起發表了《人才宣言》,大意是說台灣對「高階」人力所定相關法令與規章過苛,不利於留住「高階」人才,希望政府放寬相關規定,以便強化國家競爭力。

誰是翁院長心裡的「高階」人才?《宣言》中說是:「合法居留外僑有49萬人左右,其中外籍勞工約40萬人,白領階級及技術人員僅約2萬人左右。」這裡頭有沒有清清楚楚的階級歧視?有沒有清清楚楚地對人權的踐踏?49萬外僑中僅有2萬是翁院長關心的?

那麼,在2,317萬台灣人之中,翁院長關心幾個?「頂尖學術人才」?各界最頂尖的4%?還是只關心領有美國綠卡的那些人?

這是一份充滿外交手腕的宣言:措辭含糊籠統,足以讓各種不同立場的人看不見自己反對的論點。問題是:宣言要的是什麼?就在宣言的最後一句:「我們若干政策建議方向,列於 http://www.sinica.edu.tw/forgov_advice.htm」。

接上這個連結,是對政府洋洋灑灑的六大政策建言:
""因應地球暖化之能源政策(摘要)(完整版)
""中央研究院學術競爭力分析暨台灣學術里程與科技前瞻計畫(簡要版)(完整版)
""醫療保健政策建議書(簡要版)(完整版)
""人口政策建議書(簡要版)(完整版)
""因應新興感染性疾病政策建議書(簡要版)(完整版)
""研教與公務分軌體制改革建議書(簡要版)(完整版)


如果妳仔細對照《人才宣言》和《研教與公務分軌體制改革建議書》的內容和措辭,就很難免會跟我有一樣的理解:中研院的主要訴求還是老套,要為中研院的「高級人力」加薪!要政府給「高級學術人才」更寬裕的薪水和研究經費。

給中研院更寬裕的薪水和研究經費,當然對中研院的「菁英」有好處。但是投資了這些錢之後,對絕大多數國人(尤其是96%的「中低階人力」)有什麼好處?

根據中研院在《中央研究院學術競爭力分析暨台灣學術里程與科技前瞻計畫》自豪的業績報告:「中研院研究人員共申請近600 件國內外之專利,獲得227 件專利(其中118 件為美國專利),在生技新藥領域尤其突出。根據2006 年美國專利商標局的統計,我國生技製藥相關領域的專利數世界排名約在13 至17 名之間,和澳洲不相上下,而中研院的生技新藥專利,即占全國的四分之一。至2008 年初,中研院已與國內外產業界簽訂300 多件授權案,其中授權合約總值近新台幣6 億元。由中研院研究人員與產業界攜手合作的研發計畫計194 件,研究經費超過3 億8 千萬元。」

李遠哲當院長時就開始把生物科技當作中研院的金雞母在孵,而「生技醫藥國家型計畫」和的「基因体醫學國家型計畫」加起來迄今已投入二百五十億經費。這麼長時間下來,中研院的產值竟然只有「授權合約總值近新台幣6 億元」,合作研發經費「超過3 億8 千萬元」。無怪乎這些計畫會被長庚大學生命科學系周成功教授在 2010-02-02 投書中國時報譏其為「學界的一齣國王新衣」

這種「血本無歸」的生意,對台灣到底有什麼好處(尤其是對 96%「中低階人力」)?這根本是另類的「劫貧濟富」――排擠政府應該用在其他地方的資源,只為了完成中研院內「高階」人才難以實現的美夢。

什麼是「知識份子」?是為弱勢謀福利的人!什麼叫「菁英」?有能力幫助弱勢的人!用自己的聰明去劫奪其他人的資源,甚至歧視、欺壓比自己不聰明的人,這算什麼「菁英」?

用拳頭欺壓體力弱的人叫「強凌弱」,用財富欺壓窮困的人叫「富而不仁」,不願意用自己的聰明去扶助弱勢的人,卻想要把原本該給他們的政府資源搶奪來完成自己的白日夢,這該叫什麼?

我懷疑簽名的人真的都有仔細看過這一份《人才宣言》的完整措辭,以及文末連結過去的六大政策建議全文。

我如果被邀,會厲詞拒絕(不是婉拒),外加譴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