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導覽

2020年10月27日 星期二

《欲望的美學》導讀(4):寫作策略與閱讀障礙

       這本書是為沒有哲學專業背景的人寫的,然而核心問題卻是「精神與情感的昇華管道、本能慾望與各種可欲的評價與抉擇、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普世道德與抽象思辨的陷阱、通往心靈世界與自我實現的捷徑」,以及文學、藝術與哲學(理性與感性)跟前述課題間的關係。
      簡言之,它涉及了人文精神(人文涵養)與傳統幸福學、道德哲學與宋明理學的核心,談的是人生(生命)最核心的課題,因而值得每一個文青翻閱,看看它能不能帶給你啟發,值不值得你耐心讀下去
      然而有些人讀完序言和第一章「楔子:剪不斷,理還亂」之後,就覺得「知識密度」好高,或者被一大堆哲學家、文學家、畫家的名字嚇壞了。
      為此,我在 10/24 的台北讀書會特地針對一些閱讀上可能的障礙以及我相對應的寫作、導讀策略做了較詳細的說明。
      這支影片共 57分45秒,它發揮了「即席演說」相對於文字敘述的優勢,把我過去一週以來絞盡腦汁都寫不好的問題,一口氣講完。

錄影帶內容簡介
      它包括:(1)為何要大量引述經典?(提要:因為前人的文字與分析已夠精妙,不需要我重新挖空心思;而且讀完本書之後,可以根據引述去進行經典的延伸閱讀——不過,最好是先讀完本書,再聽未來的錄音、錄影講解,之後再讀經典;理由在這一支錄影裡會詳細敘述)(2)為什麼要跨越哲學、心理學、腦神經科學、數學詭論、小說、繪畫去說明傳統上屬於「幸福學」、「價值哲學」、「倫理學」的課題提要:因為這樣的敘事會比純粹仰賴抽象思辨更易理解,更值得信服,更不容易陷入抽象思辨的陷阱(3)面對書中大量的引文,該如何跨越心理障礙與陌生感?(提要:把所有引文都先當作「彭明輝說」,就會覺得文字與思緒都很流暢;進一步的說明這一支錄影裡。)(4)為何要在出版專書之後再繼以錄影、錄音的講解(提要:書本或文字敘述較週延,措詞較講究、精確,且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控制閱讀速度;錄影、錄音較不週延,但擅長活潑而跳躍式地串接同一個問題的各種可能視角;先讀過書再聽錄音與錄影,可以將理解再往上提升一個層次;但是若沒讀過書就直接聽錄影,可能覺得天馬行空、不知所云。)(5)其他。
      我相信,仔細聽完這一支錄影後,就會找到閱讀這本書的訣竅,而大幅度降低閱讀的困難和障礙

錄影帶的段落次序
      它一共分為六大段落:
1、 別讓尼采和康德的名字嚇著你,
     整本書表述的都是彭明輝的思想
2、為何要用尼采和康德的話,
     來澆彭明輝的胸中塊壘 
3、經典的引述+跨領域的視野
     獨特的寫作模式
4、讓讀者花最少的力氣,獲得最大的啟發
5、未來的錄影講解與延伸閱讀:
     補充書本難以達意的部分,引導讀者回歸自我
6、生命的品味,慾望的美學:
     提升他的價值判斷能力,切忌替他做價值判斷 

未盡之言:為何反對「替他人做價值判斷」
      不管是《欲望的美學》的序、第一章,或者上面的錄影,我都一再批判「普世道德」和宋明理學所謂的「天理」,背後真正的考量其實是:與其替一個人作價值判斷,不如培養(提升)他的價值判斷能力;因為這樣更能讓他心悅誠服(不受壓迫)地做出不同的價值判斷與抉擇,而且唯有這樣才能避免猶太大屠殺的殘忍——我的這個主張跟尼采、J S Mill 一致,但是跟漢娜・鄂蘭在《邪惡的平庸性》(the Banality of Evil)大相逕庭。
      未來我會寫兩篇部落格「尼采(3):誰在妨礙你的自我(二之二)」和「尼采(4):誰在助漲納粹的氣焰」來討論這個問題。

預告下一支錄影帶導讀的內容
      過去三年來的寫作期間,我自己獲得兩個重大的突破。其一,以前認為自然科學的持續進步是因為它具有「可以跨世代累積」的特質;然而哲學界到今天都還在念兩千多年前的柏拉圖原典,甚至思索柏拉圖問過的問題,因而人文不具有「跨世代累積」的特質。然而在寫作過程中重新大量閱讀重要經典,終於找到人文領域「跨世代累積而導致進步」的模式,因而確信人文的領域也跟自然科學類似,只要懂得善用前人的累積,就可以持續地進步。這一點已經在 10/24 的錄影裡扼要解釋過。
      其二,以前對分工社會的弊端非常嚴厲地批判,現在確信分工社會利大於弊。因此,可以批判分工社會,但不需要反對社會分工;更積極的作為是通過「大學通識素養系列」叢書來彌補社會分工的缺失。11/6(五)7:30PM 在清大水木書局的讀書會裡,我將講述這個議題,並且從這個角度去解釋《欲望的美學》的寫作策略和寫作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