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導覽

2020年7月31日 星期五

《慾望的美學》完稿 & 後續盤算(下)

      面對各種精神的、情感的、生理的、心理的可欲,人該如何抉擇?這是一個古老的問題——柏拉圖的對話錄在回答這些問題,亞里斯多德的《尼各馬可倫理學》更是聚焦在「什麼樣的快樂最值得追求」。
      奇怪的是,已經兩、三千年了,為什麼我們還在談這一堆老掉牙的問題,而沒辦法歸納出一些可供參考的具體原則
      對比下,牛頓在 1686年發表《原理》,哈雷在1705年用它預測彗星軌跡,1858年的流體力學就已經具有今天教科書的雛形,而第一本熱力學教科書也在 1859年出版。不到兩百年的時間裡,今天機械工程師與航空工程師最常用的專業知識已經完成八、九成。
      然而我們不但至今無法回答「要如何在各種可欲間評價、取捨與抉擇」,甚至連該問誰都不知道——絕大多數人不會想去問哲學系的教授,反倒是心理學系、腦神經科學系、人類學系裡充滿學術神棍,到處販售「愛情的科學」與「幸福的科學」。
      Why?

2020年7月30日 星期四

《慾望的美學》完稿 & 後續盤算(上)

      昨夜很早就完成《慾望的美學》的潤稿,擱置了一夜,今天一早寄給了聯經出版社的主編,了結一樁心願。
      全書共22章,總字數約莫22萬字。因為努力地要把全書控制在 24萬字以內,而且每章盡量不要比1萬字多太多,所以還有很多想說的話沒寫進去。
      譬如,部落格裡有關王陽明的「羚羊掛角,無跡可尋——難覓門徑的心靈世界」一文,就是寫完後被我硬是從第一版的原稿中刪除,當作部落格文章發表。正在寫的「尼采:影響深遠,經常被曲解的思想家」則是打算把目前完稿中不得不割捨的部分較完整地寫下來,當作是《慾望的美學》的延伸閱讀。
      昨夜我基本上是在思考一個問題:接下來該做什麼事,來協助《慾望的美學》的讀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欲望、情感、心靈,以及人生的價值評量與抉擇,以便有助於他們進一步的心靈成長?

2020年7月17日 星期五

尼采(1):影響深遠,經常被曲解的思想家

      下標題時我猶豫很久:要不要稱尼采為「哲學家」?事實上,尼采幾乎是一切「哲學」的對立面:他反對形上學,反對中世紀的經院哲學與神學,反對康德的理性主義和道德哲學;如果出生得晚一點,他一定會反對(或不屑反對)羅素的分析哲學。反之,英美分析哲學界也曾有不少人認為他的作品是文學,而非哲學。
     他對存在主義和法國後現代思潮影響深遠,卻又經常被曲解。關鍵在於他的作品表面上含著對立、矛盾的元素,文風又交雜著反諷、誇飾、寓言與格言,經常筆鋒一轉就突然從宣揚主張變成反諷與激將,讓讀者很難抓住他真正的立場。
      譬如,他反對基督教倫理,卻又認為對道德問題的反思能力才是教育的首要任務,以及一個社會高度文明化的表徵;他批判蘇格拉底,卻跟蘇格拉底一樣地扮演「牛虻」的角色,質疑一切社會上普遍接受的價值,硬要讓他的所有同胞不安;他把叔本華看成最重要的啟蒙者,卻又把叔本華跟康德放在一起毫不留情地批判;他宣告上帝已死,卻以先知的口吻寫下《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宣揚超人類(overman)的精神,還在精神崩潰後自稱為酒神戴奧尼索斯以及「被釘在十字架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