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刊出記者游婉琪的〈燃燒吧!熱情社運圈不能說的秘密〉一文之後,竟然受到社運圈內的轉貼與正經的評論,我深感納悶。這篇文章跟社運圈毫無關係,只不過是在消費「社運」兩個字並且彆彆扭扭地賣弄偷窺欲與情色而已,哪需要嚴肅的評論?真要評論,主題應該是「聯合報的蘋果化」,或者「告別文人辦報的時代」。更乾脆一點就像本文所倡議的,在「主流」媒體逐一散眾化的時代裡,認真想一想要如何建構屬於自己的優質媒體環境。
部落格導覽
▼
2014年1月31日 星期五
2014年1月29日 星期三
冥想,在後現代的輾壓下
「在後現代的輾壓下冥想」,這是我跟許多讀者共有的「生存的姿態」。冥想屬於典型的農業時代,在緩慢的時間之河裡,企圖尋找跨越千古的永恆真理,在瞬息萬變的現象背後尋求不變的真相。而輾軋(輾壓)則是一種極端痛苦的變化過程,它通過高溫、高壓的輾軋棍強迫僵硬的金屬產生流動性,並且在抗拒中被迫地持續移動與變形。以農業時代的理想活在具有高度移動性與流動性的社會情境裡,身體、心理與精神上的壓力之大不但是一般人所難以理解的,甚至連自己都很難覺察。
未來,這一個部落格將朝向「與讀者分享當代生活情境下的求生心得」這樣的方向逐漸地「演化」過去。
2014年1月24日 星期五
黑死病的全球化:Globalization of Indifference
我的世界裡原本不曾存在過「教宗」這號人物,但是現任教宗方濟各卻以讓我直冒冷汗的方式闖入我的生活。「Globalization of Indifference」這個讓我身心俱感震撼的辭,就是出自他的佈道辭。
我早已從社會學界、經濟學界和運動圈內的朋友聽過很多種「全球化」,也早已聽過很多種「反全球化」的論述,但是從來沒有一種關於全球化的論述像「Globalization of Indifference」那麼強烈地撞擊我的腦袋和心靈。
2014年1月22日 星期三
關於〈虛榮心:魔鬼的最愛〉
有人以為我寫〈虛榮心:魔鬼的最愛〉一文旨在批評台大校方,有人以為那一篇文章是在批評台大校友。其實,這兩者都不是我的企圖。我只是希望、企盼台大會有一些教授(越來越多的教授)開始試著引導學生去發掘「遠比虛榮心的滿足更值得追求的人生目標」,如此而已。其他學校也發生同樣的事會更好。
2014年1月21日 星期二
給聯合報和媒體的朋友們
聽說聯合報要以中立的立場進行一系列核四議題的報導,最後並且集結成專書出版。我是既期待,又憂慮。
要化解國內重大社會爭議,最有效的還是要靠媒體(電視或報紙)長期、持續而深入的報導,才能具有受眾的普及性。而不是靠專書,因為台灣看書的人越來越少。可惜的是,電視台除了操弄藍綠群眾以牟取政治和金錢利益之外,我很少看到電視台可以對溝通社會歧見產生什麼正面的貢獻。
2014年1月18日 星期六
2014年1月15日 星期三
2014年1月8日 星期三
沒搞定政治,就搞不好經濟
老蕭呼籲要先擱下公平正義以便拼經濟,但是台灣可能真的必需先建立公平正義的政治環境,才有辦法開始拼經濟。
發高燒是病徵而不是病因,台灣的經濟問題也可能是病徵而不是病根。「政治不上軌道的國家,產業與經濟不可能上軌道。」這是學界耳熟能詳的老話,偏偏卻可能是經濟老兵白耗了三十年都沒想通的簡單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