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導覽

2012年10月19日 星期五

失業問題很容易解決── 傳統經濟學的盲點

台灣對失業者的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險制度極端薄弱而嚴重地不敷所需,所以失業往往馬上就威脅到一個人的生存權,乃至於一整家生計無著。此外,就業也是維持社會網絡、社交關係、自尊心與成就感的重要方式,因此,「讓每一個想工作的人都有工作」是一個很重要的社會發展目標。

但是,當一個社會的生產效率太高而消費能力太低時,就會有失業問題。這時候怎麼解決失業問題?我們可以先用一個「搶板凳」的故事來講清楚,而且很容易瞭解。

想像有兩間相鄰的聚會所,裡面各有100人,但都各只有96個板凳,而兩組人馬都被迫要在這兩個聚會所裡各呆上16個小時,然後才能回家睡覺。

信仰自由主義的那個聚會所裡,椅子的使用權規範非常簡單:誰搶到椅子誰就可以坐,沒椅子的人就要站著。於是,先搶到椅子的96人沒有人敢站起來離開椅子,他們只好16個小時內都不去上廁所、喝水,活動筋骨;而沒搶到椅子的 4 個人也一樣不敢離開這聚會所去上廁所、喝水,活動筋骨。16個小時下來,沒有人可以去上廁所、喝水,活動筋骨;每天這樣操,一年後一半的人腎都出了問題,送去洗腎。

但是,在德國和荷蘭的萊茵模式裡,這個問題卻可以輕鬆愉快地被解決!

在德國和荷蘭的萊茵模式裡,他們慣常用協商模式來解決這個問題,所以他們會規定每一個人在板凳上每坐 96分鐘必須起來輪流休息至少4 分鐘,結果,每一個人都有得休息,可以上廁所、喝水,活動筋骨。

失業問題也真的能這樣解決嗎?真的!他們遇到不景氣,營業額、所需產能與工時偏低時,就勞資開會,減少工時與薪資,或者工作進度無法停(譬如某些急待上架的研發)的人就以後補修(產品線結案時),或者等景氣好轉時補發加班金。

台灣目前的總體失業率一共只有 4%,如果我們有能力使用萊茵模式的協商機制,失業問題就解決了!可惜的是台灣盲從自由主義,所以大家為了怕失業而拼命比加班時數;儘管一個人工時超過八小時後不但會產能下降,還會做錯決定而導致錯誤決策,但是上從行政院長到聯發科的研發工程師都在比上班時數,難怪所有的決策愈來愈離譜!其他的小工程師呢?老闆坳我無薪加班,我就加倍混工時,上班時間上網瀏覽、看各種網站,大家全都在浪費時間與人生!

儘管最近幾任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理論都在修正或反駁經濟系大學部的個經與總經理論,可惜統治台灣的經濟學者仍舊死抱著大學部的個經與總經理論,而看不見它們跟真實世界的差距或鴻溝,也看不見經濟學最新的研究。

每天給工人一個茶葉蛋會死嗎?真的會害工廠倒閉?管中閔會用大學部教科書告訴你:「調整基本工資會導致弱勢勞工失業,中小企業經營困難。」但是,這真的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嗎?就算要站在新自由主義的立場,至少也可以乖乖地用傅利曼(Milton Friedman)所倡議的負所得稅(Negative income tax)來補貼低所得工人的生活水準啊!只會阻擋工人的茶葉蛋,不會靈活應用新自由主地的主張,這算是那門子院士?

此外,既然從沒聽說管中閔反對政府劫貧濟富的減稅方案,難道不可以給中小企業減稅同時認真徵收所有該收的稅?難道不可以預先公布一個基本工資調漲期程並同時積極協助中小企業升級?為什麼一定要任由中小企業自生自滅並剝削勞工與土地?這是哪門子經濟學?

更離譜的是:很多經濟學家都忘記了大學經濟學教科書的基本假設是完全競爭的完美市場,而事實上真實世界的市場性格多變而複雜,根本不是大學經濟學教科書所差可比擬的。所以,管中閔所堅持的最低工資理論在教科書裡是顛撲不破的,實證研究卻顯示:調漲基本工資對失業率影響低微、鮮少影響,或者甚至促進就業。而且,關於「調漲基本工資對就業鮮少負面影響」的研究可是獲得諾貝爾獎得主克魯曼的支持喔

在資本主義社會裡,沒有工作就沒有收入,沒有養活自己的機會。所以,假如生命權是基本人權,工作權就是基本人權之一。假如政府有義務維護每一個人的生命權,她就有義務保障所有的人的工作權,或者讓每一個非志願性失業(簡稱失業)的人有一份足以活下去的收入。

不知道我們的院士們是否懂得這個最簡單的基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