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導覽

2011年12月4日 星期日

投廢票會讓人不齒和笑話

台灣早期的社會改革力量都跟民進黨有深厚的交情,因此我身邊有一大堆深綠的朋友,也因而曾經很深地被捲入過選舉。我身邊也有少數曾經投入國民黨很深的朋友,徹底絕望後脫離黨團運作。跟這些政治人物交往,我學到一件事:政治人物不把兩種人看在眼裡:不投票的人和投廢票的人;他們也看不起一種人:選前一堆意見和批評,投票日還是乖乖含淚投票的人。這三種人對他們而言都是政治上的「廢人」!他們用不齒的語調跟我說過:「台灣根本沒有中間選民!」

對於政治人物而言,他們只在乎會投票的人,更在乎願意去拉票的人。大學教授的觀點再犀利,都不如菜市場上願意拉票的攤販――因為大學教授根本不投票,還會說得讓人家不想去投票。投廢票、不投票或含淚投票都是沒有能力影響政治的廢人。

所以,如果妳不想被當廢人,不想被政治人物瞧不起,當笑話,這次妳一定要投票(以後也要投票),尤其是要審慎地投立委那兩票!

投給誰呢?我的看法是:投給藍綠都改變不了台灣的未來,形同廢票。要投就投給第三黨――尤其是投給有能力和意願堅持下去,並且在未來給藍綠兩黨造成威脅的第三黨。


這個想法是這樣發展出來的:我預期馬英九這次會當選,但沒有能力掌握立法院,而且會繼續用無能的好人和無能的爛人,因此很難期待總統府和行政院會是台灣政治改革的發動機;小英落選後民進黨的天王會回鍋,使得民進黨內改革的力量很難奪權成功,因而投給藍綠立委,很可能只是鼓勵他們繼續過去「密室協商,為財團爭利益」的慣常作業,對台灣的政治改革也毫無助益。

反之 ,假如我們可以持續培養第三黨,讓她可以威脅民進黨,甚至取代民進黨,兩黨立委黨團才有機會在競爭與威脅下開始一點點小小的變革。

大家都記得四年前國民黨「全面執政,全面負責」的承諾。四年過去,一黨獨大的立法院為台灣的公平與正義做了什麼好事?民進黨立委除了找機會上電視表演之外,又為台灣的公平與正義做了什麼好事?

面對已經來臨的少子化與全球經濟的黯淡前景,以及隨時可能會降臨的 peak oil,我們沒有本錢繼續縱容「劫貧濟富」的政策。但是,要改變這局勢,必須先改變立法院的生態。而改變立法院的生態,最有力的辦法是培養第三黨。

我不看好小英的選情,關鍵在於柿子事件。柿子事件把雙英的支持度差距拉大,幅度遠超過辯論會的影響,也超過柿子事件之前雙方所有競選造勢活動所累積的總成果。

在柿子事件裡最吸引我注意的是兩件事:(1)馬英九和他的團隊開始能極為尖銳而精準地反擊對方的造謠,甚至利用對方的造謠來加工成對方的致命傷;這種能力在國民黨的文宣團隊裡不曾有過,幕後高人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未來各級競選中過去慣用的造謠伎倆將會漸成票房毒藥;(2)小英的競選團隊手法上完全看不出新意,而現在要換團隊已經太慢,未來小英團隊出錯的機會高過於馬團隊。

假如馬英九當選,小英將被迫退出權力核心,她從前輩所繼承的競選團隊恐怕也將退出權力核心以及未來的競選。我個人有點一相情願的期待是:希望文宣造謠成為選舉上的毒藥,使得政策辯論的空間逐漸浮上選舉舞台。

社會的進步真的是非常地緩慢,因為選民的教育與覺醒就是得要一點一滴慢慢的累積。過去民進黨靠著二二八、黨產、統獨與省籍情節就可以贏得許多政治資源,不容易談清楚的政策辯論自然在大選中被擺到一邊去;費了這麼多年的口水戰,給了民進黨八年的執政機會,許多人才終於慢慢覺悟到統獨是只能談而不能做的事,空談無益;等到陳水扁貪污案一一宣判之後,許多人才覺悟到本省人不一定比較關心本省人,而使省籍情結被淡化。但是,政策就是不容易談清楚的事,所以這次大選還是沒有人關心政策白皮書,還是沒有任何深入的政策辯論。

政治很現實,誰對大選成敗的貢獻大,誰就有機會入閣和組閣。如果政策辯論對大選沒有影響力,有能力擬政策的人就永遠沒有機會入閣,而台灣的當前的問題和未來的隱憂也將永遠被擱置,即使出了問題還是不會有知道答案的人去解決。

如果妳不想有這樣的未來,請認真考慮我的提議:到處爭取原本想投廢票的人,請他們把廢票捐出來,投給值得栽培的第三黨。用第三黨去威脅兩大黨,逼他們開始面對台灣的危機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