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導覽

2011年8月9日 星期二

碩士班該學什麼?

校園天下有一篇文章「3個檢查點,避免地雷公司」,教剛出校園的人如何避免選錯第一個任職的公司。其實,選錯第一個工作根本不要緊,大不了半年、一年後蹺掉就可以。

但是,選錯指導教授就不一樣,通常不是隨便可以改的。因此,我覺得選指導教授比選第一個工作更重要。

什麼叫「選錯指導教授」?對於想在碩士畢業後就業的人而言,「選錯指導教授」主要是指:妳從他那裡學不到業界在意的能力,卻從那實驗室裡培養出企業界最討厭的態度。企業界在意什麼?討厭什麼?媒體做過很多年的調查,不需要靠自己亂猜。

Cheers 雜誌在2011年「企業最愛大學畢業生」調查這一篇文章裡指出:企業對新進員工最重視的前三大能力是「學習意願與可塑性」(67%)、「解決問題的能力」(48%)與「專業知識與技術」(34%)。而企業認為大學畢業生最待加強的能力是「穩定度與抗壓性」(67%),「解決問題的能力」(48%)與「專業知識與技術」(34%)。跟以往相似,「學習意願與可塑性」、「穩定度與抗壓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企業界最關心的,「專業知識與技術」排在很後面。


此外,2009年到2011年這三年內企業最愛大學生的排行榜裡,前五名都是台、成、清、交和政大,但台科大、北科大和淡江、逢甲的排行榜都高於中央、中正、中興與台北大學,而在2011年更超過中山大學。此外,2011年的排行榜裡,高雄應用科大、雲科大、南台科大、高雄第一科大、台中技術學院、高雄餐旅學院這6所科技大學則名列第21~30名之間。


我對這些資訊的綜合解讀是:(1)台、成、清、交、政大和其他公立大學所教的內容都跟企業界的需要有一段距離,而且企業的經營環境與經營內容變化迅速,因此就業以後在企業內部的學習能力與學習速度遠比畢業時所具有的專業知識重要;(2)企業界用台、成、清、交和政大的學生,主要是因為他們聰明,應變能力強,這因素比他們研究所學到的專業知識更重要;(3)除非妳是頂尖聰明,否則不如到台科大、北科大和淡江、逢甲去學一些實用的技能,以及耐操耐磨的脾氣(學風),而不要不夠聰明又不夠實用。

所以,企業界最愛的是兩種人才:(1)聰明,應變能力強,在職期間吸收新知識的速度快,(2)擁有實用的技能,又耐操耐磨。而他們最怕的是穩定度與抗壓性不夠的學生。

問題是:聰明程度一出娘胎就已決定,不是學校能教,也不是學生能學的。能學的是:(1)分析問題的能力與在職期間吸收新知識的速度,(2)耐操耐磨,穩定度與抗壓的能力。很可惜,能教這兩種能力的老師,剛好是近年來學生最不喜歡的指導教授。

文獻回顧與分析的過程可以很紮實地培養出分析問題的能力與吸收新知識的速度,所以我一向把文獻回顧與分析的能力看成碩士班最重要的學習內容,所以寫了「學術文獻回顧與分析的程序與技巧 」這一篇文章給碩士班新生。此外,學生跟我學習的兩年期間內,從碩一一開學就要每週要報告一次論文給我聽(後來因為學生愈來愈不耐操,所以次數愈來愈少),然後我每次都會指出學生的錯誤,投影片製作沒有重點,分析論文不夠深入,找的論文沒有價值等等。這整個過程都是在建立學生分析與批判的能力。

但是很多學生覺得這過程很痛苦,因為很多過去的習慣都必須要改,才有辦法把論文讀得又快又透徹。學生往往看不到自己以後的需要,因而只顧眼前的開心與溫馨。其實,開心而溫馨的研究室往往只能學到皮毛(到處都可以學的 coding、儀器操作、跟國內業界的需要有距離的「專業知識」),而學不到真正的分析能與批判能力(適用於各種行業,隨著產業急遽變化,這些能力可以帶著走,到處都有用)。

有些學生自己為某些實驗室的學長畢業時好較找工作。其實,工作滿五年後,沒有人在意你是哪個學校畢業的,只問妳有什麼專業能力。畢業時好找工作,不如畢業十年後工作能力強,這比較要緊。因為,畢業後五年內爸媽可以資助你,妳需要的花費也少;畢業十年後,一家人都靠妳,失業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