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彭明輝的部落格
吃台灣米,讀古今中外書,思索台灣的未來; 善待自己、善待鄰人、善待土地
部落格導覽
(移至...)
首頁
關於我
版權聲明
部落格導覽
演講邀約
碩博士論文寫作 Q&A
▼
2021年1月17日 星期日
美的發現、創造與失落—從日常到美術史的滄桑
›
我們身週的景物經常是平淡無奇、乏善可陳的,而我們日常所見的樹,也通常是毫無姿態之美可言。 於是我們養成了一個習慣,不去注意身週的景物,只想去看與日常景物不同的「奇觀」。於是,旅行成為一種必要,出國更是人生的必須,而日常生活成為乏味的負擔,景點與景點之間的行...
2021年1月13日 星期三
音樂與慾望的另類美學
›
年輕的時候我誤信了一句話:「假如人活著,不能純然而成聖的話,那麼——所有人都是在墮落中的。」於是,我開始很認真地勵行「存天理,去人欲」。 我從佛經和粗淺的禪修經驗裡學會覺察自己內在的虛妄心緒(驕傲、自滿、貪奢、嫉妒等),並且逐漸鍛鍊到可以在動心起念之際迅速...
2021年1月1日 星期五
哲學到底是什麼?還剩下什麼?
›
哲學曾是「一切科學之后」( queen of the sciences ),為歐洲今天的一切知識奠定了基礎,包括宇宙論與物質科學(本體論)、倫理學(價值哲學、幸福學)、神學、美學、知識論、科學的哲學,etc。 自然科學興起之後,與人無關的物質世界逐漸成為科...
2020年12月22日 星期二
哲學不是真理的代言人
›
蘇格拉底(Socrates)的哲學始於質疑希臘人普遍堅信不移的各種信念,他為此留下了一句名言:「未經審慎檢視過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他也因而經常被視為歐洲的第一個哲學家、智者與真理的代言人。 然而他不但從來不認為自己是智慧的象徵或真理的代言人,反而至死堅持...
2020年12月12日 星期六
你應該 vs 我想要 :倫理學的千古難題(下)
›
不可企及的「心理學的哲學」: 浮沙建塔 的希臘「美德倫理」 許多當代的倫理學者接受 Anscombe 對功利主義倫理學(結果論)的批判,力圖建立關於行為本身的價值判斷(而不是從結果去判斷);他們同時接受 Anscombe 對康德道德哲學的批判,放棄倫理學的超然性規範(...
2020年12月11日 星期五
你應該 vs 我想要:倫理學的千古難題(上)
›
倫理學探討行為的對錯、是非、善惡,在很多人眼中是評價欲望的唯一依據。但是維根斯坦最具影響力的學生兼遺囑執行人 Elizabeth Anscombe 卻在1958年發表一篇論文 Modern Moral Philosophy ,指出「國王從來都沒有穿衣服」,而劇烈...
2020年12月2日 星期三
鐘鼎山林,各適其性——六朝人物的生命美學
›
中國人並非一向都很鄉愿,不敢活出自己。在魏晉南北朝這兩百年的期間裡,隱居以全其志的人受到社會主流的敬仰,名士們更是不受俗世價值與規範的綑綁,在繁華都會裡自在地活出自我,而無視於別人異樣的眼光,甚至還鄙視滿身銅臭、徒有權位而沒有才華的人。他們在亂世裡展演出各種活潑的生命...
‹
›
首頁
查看網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