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導覽

2015年1月31日 星期六

重啟《獨立評論@天下》的專欄

       最近,我重新開始《獨立評論@天下》的專欄寫作,準備盡量做到每週一篇,至少每兩週一篇,寫完一年之後再評估是否繼續寫下去。談的還是經濟問題,但是希望跳出經濟學的狹隘視野,從較寬廣的視野去去談經濟問題。
       裡頭會有很多材料是我過去在部落格上寫過的,但是過去寫得太隨興,常常沒把重要的背景交代清楚,所以有時候不易理解,有時候很容易引起誤解。
       這一次重新開始《獨立評論@天下》的專欄寫作,希望可以寫得較有系統,較易讀,較不易引起誤解。目前我已經交出兩篇文章〈一元一票與一人一票〉和〈低薪問題面面觀〉,都被排在週四刊出,以後大概也會是週四刊出。我則會在隔幾天之後把它給貼在自己的部落格。

2015年1月28日 星期三

碩士班如何選指導教授

       陸續收到一些學生問我:該如何選指導教授與碩士班研究方向。我一直無法給出明確的回答,也因而一直沒去談這個很多人關心的問題。
       以理工學院為例,想出國念博士的人需要考慮的因素很複雜,我暫且不在本文討論。假定你念完碩士班後就要去就業,碩士班期間值得學的東西至少有五大類:(1)業界有用的知識或技能,(2)閱讀期刊論文的能力與方法,(3)思考層次的提升,(4)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進行創新的能力,(5)群組溝通與腦力激盪的能力。

2015年1月27日 星期二

那些我們聽過,卻不了解的同胞

       我有些關心原住民的朋友,這些年來斷斷續續地給我「原住民教育」(受教的人是我,而非原住民)。即便如此,我對原住民的了解還是極其淺薄,只知道漢人常常傷害原住民,甚至想幫原住民的人也常太過份地用漢人的思惟介入,而不先去了解原住民,因而造成的傷害遠過於助益。八八風災時慈濟就犯過嚴重的錯誤
       如果因此而戒慎恐懼地遠離他們,也難免愧對漢人過去對他們所造成的多重傷害;找機會認識他們應該是更積極的作為。
        今天因為朋友寄來的文章,發現原住民名作家莫那能的幾篇文章,很值得大家讀一讀。

2015年1月24日 星期六

卡夫卡 給父親的一封信

       大學時讀過卡夫卡給父親的一封信,當時這本小冊的書名叫「噢!父親」,訴說他何以無法跟父親相處,無法在父親巨大而專橫的陰影下「正常」地長大。信裡的口吻,介於「傾訴」與「控訴」之間。我讀了很感動,告誡自己要謹慎,千萬別成為壓迫孩子的父親,當時也對卡夫卡的父親頗不以為然。
       後來我成了父親,成為祖父和外祖父。回顧過去,偶而聽到孩子談起過去的童年經驗與創傷,驚覺:自己雖然沒有像卡夫卡的父親那麼專橫,甚至已經盡量小心,仍舊在孩子心裡留下一些童年的陰影。我這才從自己的經驗警覺到:雖然卡夫卡所受到的傷害應該不屬誇染,但或許卡夫卡的父親並有像書裡所寫的那般惡劣;而且,一個父親再怎麼疼孩子,都還是有機會在孩子心裡留下陰影,甚至傷害。

2015年1月21日 星期三

炒房看門道:空屋三怪

       章定煊是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政治大學地政系博士。他最近投書給住盟,用大家日常生活經常親自見證的空屋三大怪象,引導我們去了解台灣炒房的內幕,深刻又有趣。茲節錄於下供大家參考。

台灣空屋怪現象之一:新屋的空屋率比舊屋高
       在正常市場結構下,舊屋至接近使用年限,就會開始進行換屋至新屋。可是我們觀察台灣都市地區的用屋狀況,越是在都市精華區段,舊屋即使是已經超過耐用年限,房屋功能接近完全衰退,屋主還是儘量翻修繼續使用。除非是整個屋況已經不堪翻修,不然還是會儘量的去使用舊屋,導致舊屋的使用率居高不下。無法換屋的原因,當然是卡在舊屋更新困難,而新屋價格卻高不可攀。至於新屋的空屋率遠高於舊屋的怪現象,也凸顯台灣的許多新建房屋個案,只是作為有錢人置產的籌碼而已,迫使舊屋屋主繼續在其舊屋中居住。

2015年1月18日 星期日

一流大學與三流大學

       全球一流大學都每年編列鉅資在保存與維護它的歷史建築,因為「歷史悠久」幾乎是所有一流大學的必備條件;而蔑視歷史建築的大學連最基本的文化素養都沒有,更遑論學術,論文再多也只不過是一堆學匠(paper-smith)而已。
       所以,你可以從底下這兩張照片清楚地看出誰是一流大學,誰是三流大學。

拆除清大最重要的歷史建築,為的竟是「保存月涵堂之校史意義」?

       月涵堂是出自清大傑出校友張昌華(被建築界譽為「業界祖師」)為母校所設計的傑出建築,建築起造人是歷來最熱衷於聯繫絡校友感情的查良釗,起造的目的是為了紀念負責在台復校的梅貽琦校長,題字的是大陸時期的校長羅家倫。
       台灣清大最具有歷史意義與紀念價值的建築中,我想不出第二棟。而清大校方要拆掉它,首要目的卻竟然是「保存月涵堂之校史意義」,以及「凝聚本校師生及全球校友之情感、相互合作之本校精神」。張昌華、查良釗、梅貽琦必然無法理解這樣的邏輯,那麼你能理解嗎?

2015年1月15日 星期四

青春Q&A:老鷹與鴨子

       一個大學生來信提到她的困擾:「新書〈如果人生是一個 (  )〉裡提到一位很陽光的星巴克女孩,很像是那種喜歡和人互動,比較靜不下心,因此成績無法出色,但在服務業卻很有前途的人;我則剛好相反,很專注,很能靜得下心來學習、讀書,卻剛好在人際那一塊比較弱,在面對人時思考比較鈍,容易緊張;我想成為那種陽光開朗的人,反而常常失敗,因此自卑了很久。」
       面對類似的困擾,我首先想提醒年輕朋友:「鴨子羨慕老鷹能飛,老鷹羨慕鴨子會游泳,真有必要嗎?」其次是:「自我挑戰與自我突破要適可而止,別嚴重到變成無謂的自我折磨與撞牆。」
       這段話有四個意思,全部加起來才會比較周全,而不至於太偏頗以偏概全:

2015年1月14日 星期三

一些零碎的告白

       有一段時間我被冠以「公共知識分子」的名號,也因為這名號而有一種責任感,覺得自己必須抓住機會,善盡言責。有時候甚至期待用出書和寫文章為「突破台灣社會困境」盡一分力。
       最近這個部落格的流量銳減,我有一種卸下「公共知識分子」這個名號和責任的輕鬆感。此外,新書的銷量以及演講邀約也在持續減少,顯示我對社會的影響力在逐漸減小。這樣的變化,也同時使我不再是年輕人攻擊的熱點(罵我已經換不來太多點閱率了)。這比較符合我一向偏愛安靜、深思、長考的個性,可以有較多的心力去思索持續性的深遠問題,而不是一再被表面上的時事騷擾、中斷思緒。

2015年1月12日 星期一

慎防社會企業的浮濫化

       近年社會企業之風在台灣興起,但是台灣社會對「社會企業」一辭的理解卻非常分歧,甚至含混而粗劣,難保未來不會發生類似澳洲與英國「Not in Our Name」的爭議與弊端。
       世界各國的「社會企業」有不同的發展背景,而且都還在發展與調整階段,因此並不適合在目前用嚴格的定義扼殺未來可能的創意空間。但是,「社會企業的首要目的在於創造社會的公共福祉,而非股東的個人營利」乃全球共識。也就是說:社會企業與營利事業之間雖有模糊的灰色地帶,但兩者旨趣有明確的區隔,絕非可以魚目混珠的;而且其灰階地帶也有可以進一步規範的方法。

回顧2014年十大新聞

       Yahoo奇摩票選的2014十大新聞依序是:高雄氣爆、黑心食品、太陽花學運、滅頂行動、北捷隨機殺人案、伊波拉病毒肆虐引起全球恐慌、12年國教會考比序惹家長怨、馬航離奇失蹤、復興航空馬公空難、香港佔中。跟占中新聞得票率相近的新聞還有馬拍板核四封存、九合一選舉、合宜住宅案弊端等三項。
        Yahoo奇摩2013年的十大新聞則依序為:洪仲丘案、黑心食品連環爆、馬王政爭、廣大興案漁民冤死、林杰樑逝、大埔事件引爆社運、八里雙屍離奇命案、圓仔出生萌翻全台、狂犬病毒捲土重來、挺廢核22萬人上街。
       我們可以從這些新聞事件看到台灣的變與不變,或者至少看出一些可能的線索嗎?

2015年1月8日 星期四

我們真的需要一個旨在促進食安的NGO

       前幾天去聽了一場食安修法的說明會,清楚地看到為何必須要有一個專注於促進食安的 NGO──不肖的食品業者整天在動歪腦筋,消費者卻幾乎罕有任何積極行動,而衛福部卻不見得站在消費者這一邊。

2015年1月4日 星期日

食安協會發起因緣

食安協會發起因緣
彭明輝

    最近跟幾位朋友一起在籌組一個聚焦食安問題的民間非營利組織,目前我比較積極思考的工作重點有三個:(1)國產、進口與走私農產品的食品安全問題,主要是提供在家做飯者所需要的相關資訊,並藉此提醒消費者支持友善環境的小農;(2)收集日、韓、歐盟等國家的食安法規、制度、組織、經費、人員編制等資訊,與國內比較,以便確認國內食安的弱點,作為政府部門施政參考,以及各黨立委、媒體監督政府施政的參考;(3)其他攸關國人健康與環境永續的重大食安資訊之搜集、匯整、委託調查與揭發。
    2013年我在《獨立評論@天下》發表了〈台灣,一個無以為繼的社會〉一文,談到政府施政無能以及官商勾結所導致的長期結構性問題。有人渴望通過第三黨的創立來突破當前的困境,而我則選擇了另一條路:跟幾位退休的企業家一起邀朋友共組NGO組織。
    這樣的選擇有很多的考量,背後的核心信念是:有健全的NGOs組織才會有健全的政黨政治與媒體監督。這個信念來自我閱讀與思索過的經濟學和社會學。

2015年1月1日 星期四

王丹與陳為廷事件的短評

        近來頗不愛時事評論,所以辭去所有專欄,甚至在部落格裡也較少時是評論。因此,本文只就陳為廷事件和王丹的不續聘疑雲進行簡短評論。
        陳為廷性騷擾事件引起諸多評論。我對這事件的有四點基本看法:(1)劈腿和外遇基本上(但不純然)屬於私德──如果是發生在閣員或立委等被授予政權與治權的人物身上,必須嚴予追究;如果是發生在九把刀或電影明星身上,是當事人之間的私事與私德問題,不屬「公共領域」,評論時應該要盡量「對事不對人」。(2)性騷擾屬公領域問題,不管是發生在擁有政權與治權的政治人物、候選人,或任何其他人身上,都該是非分明。對錯是一件事,原諒是另一件事,給予改過自新的機會和空間是第三件事,不該混為一談。就此而言,陳為廷確實做錯事,在確實認錯且不再犯之前不該被授予政權與治權,但是社會應該給他改過自新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