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5日 星期六

演講公告(3/9,成大):師生權責、學術霸凌與論文掛名

      曾有好幾位研究生告訴我他(她)被指導教授如何剝削,並問我對策。老師剝削學生(超時工作而得不到充足休息、沒有正常休假日、與本身研究無關的無薪或低薪勞務、etc),以及學霸(學閥)欺壓(剝削)資淺教授的事件,都叫「學術霸凌」(academic bully)。
      美國的研究顯示:學術界的霸凌事件太猖獗,發生機率甚至明顯高於其他工作場所。Nature 甚至連續刊載過好幾篇專文探討相關議題、規範與對策。
      台灣學術界惡習之深與普遍更甚於美國,論文掛名的惡習甚至猖獗到反過來控訴國際學術期刊的規範「太嚴」,而堅持要採用國科會自訂的標準。
      有鑑於此,我接受成大學術誠信講座的邀請,將於 3/9(三)下午14:10~16:10 去演講,講題「研究所師生權責與論文掛名之相關規範」。可以線上與現場聽講(在此報名)。

指鹿為馬,惡習由來已久
      台灣論文掛名之猖獗,層級之高,紊亂是非之嚴重,都是舉世罕見,直追第三世界國家。
      2006年中興大學某教授刊於 Cell 的論文遭檢舉繪圖造假,該教授辯稱是學生經手。當時的國科會主委陳建仁說:「科學家都須為自己發表的論文負最終責任」(轉引自中時社論 2007/01/15)。然而一年後台大醫院的醫師論文投稿 Cancer,部分文字抄襲而遭退稿,指導教授楊泮池請辭;掛名的國科會主委陳建仁雖然也請辭,卻辯說「事前並沒有真正看過相關內容」,並且在事後接受慰留(2007.01.13 中國時報)。很多人不禁要問:這算不算是「一個人,一種事件,雙重標準」?
      2014年,前屏東教育大學資訊科學系副教授陳震遠在國際期刊  J. Vibration & Control  上發表的論文涉嫌造假,遭國際期刊撤銷60篇論文;他的雙胞胎弟弟陳震武有5篇論文因掛有陳震遠的名字,而同遭撤銷。醜聞曝光之後,JVC主編辭職,並辭去美國大學教職。新聞上了華盛頓郵報後,國內開始徹查,因陳震武的5篇論文也有當時的教育部長蔣偉寧掛名,因而波及自稱不知情且與陳震遠無私交的蔣偉寧。之後蔣偉寧請辭教育部長,獲准;此外,科技部決議陳震遠停權十年,蔣偉寧停權一年。
      對比於上述陳建仁事件,執法的寬嚴差距如此之大,令人懷疑台灣學術界是否在乎是非、對錯! 
      2016年11月,國外網站 PubPeer 揭露台大郭明良教授研究團隊的癌症論文涉及實驗造假,郭明良的共同作者張正琪教授被台大解聘,台大醫院副院長林明燦被處以五年內不得擔任學術行政主管,而台大醫院金山分院長譚慶鼎則被處以督導不週。台大特別委員會調查與校長楊泮池有關部分後,結案報告指稱:(1)國際醫學期刊編輯委員會(ICMJE)規定所有共同作者都必須「對全文內容負起共同責任」,這個要求太嚴,應該採科技部標準(只對有貢獻的部分負責);(2)楊泮池的貢獻部分,英文與中文部分差距甚遠;(3)楊無過失。
      台灣學術界做為國際學術社群的一員,而且台灣醫學界的論文是發表在國際的醫學期刊上,竟然可以「又想要在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又不願意接受國際學術期刊共同規範」,這是什麼樣的歪理?
      論文掛名有國際上的明文規範,台灣學術界都還可以強詞奪理;沒有明文規範的學術霸凌,在台灣會有多猖獗?

學術霸凌
      2018年二月德國媒體傳聞著名的馬克斯普朗克天文研究所內有嚴重的學術霸凌、種族歧視與性騷擾。當年六月德國媒體進一步質疑高階主管 Guinevere Kauffmann 涉嫌長年霸凌學生和年輕同事。Guinevere Kauffmann 回應說,她已經在過去一年半內接受監督與行為上的指導,並已大幅改善。然而匿名調查顯示:事發前不久仍有三起霸凌事件的指控。2018年七月份的 Nature(n. 559)把這起事件當作「焦點新聞」報導,並且以「社論」評論此事件
      在這個事件裡,令人感到震驚的是:德國的研究機構對於學術上的嫖竊與造假規範森嚴,對於學術霸凌也設有申訴管道,但是年輕學者和研究生都不信任這些申訴管道的獨立性。
      由此可以推想:馬克斯普朗克天文研究所的事件只不過是歐美學術社群的冰山一角。於是,Nature 又於 2018年的 563期刊出 "Does science have a bullying problem?",進一步討論這個問題。同時瑞士著名的蘇黎世理工大學 ETH 也在 2018年進行內部調查,結果顯示:有24%博士生曾經歷指導教授的「abuse of power」。
      近年學術界的研究則顯示:美國學術界的霸凌事件發生機率明顯高於其他工作場所,有四個重大因素:(1)指導教授的權力不受規範,師生關係猶如次級專制統治;(2)學術界長期模糊指導教授的權責,助長「指鹿為馬」、「顛倒是非」的惡習;(3)學術界的升等與獎勵制度(數算論文篇數與引述次數)無形中在鼓勵學術霸凌;(4)許多知名教授都靠學術霸凌而名利雙收,使其他人有樣學樣,甚至把學術霸凌當作在學術界生存與「更上層樓」的關鍵手段。
      根據我自己的經驗,台灣的類似情節更頻繁、常見,也更嚴重。很多國內著名的「學界領袖」事實上是剝削學生與同事,任意掛名、一稿多投、論文造假的學霸(學閥),很多人靠這種手段連續拿到國科會傑出研究獎,甚至有深陷這種傳聞的人當上中研院院士。
      然而當國際學術界已經開始重視學術霸凌之際,很多教授還是把自己在國外被霸凌的過程當作是「學術界常規」,而施加在學生身上,渾然不知節制。

亟待釐清的師生權責與相關的學術規範
      正本清源,最急迫的事情是先釐清師生權責與相關的學術規範,讓是非回歸到是非,而不是被「顛倒黑白」長期綁架的惡習。
      緣此,我在此邀請關心台灣學術生態的教授、研究生們報名參加這一場演講的「線上報名(不限成大師生)」或「現場報名(限成大師生)」。

最新參考文獻
(1)Aaron Cohen(以色列) & Yehuda Baruch(英), 2021,“Abuse and Exploitation of Doctoral Students: A Conceptual Model for Traversing a Long and Winding Road to Academia,” J. Business Ethics.
(2)M. Mahmoudi & Loraleigh Keashly, 2021, “Filling the Space: A Framework for Coordinated Global Actions To Diminish Academic Bullying,” Angew. Chem. Int. Ed. 60, 3338 – 3344.
(3)彭明輝,2018,細論共同作者的責任清大彭明輝的部落格
(4)彭明輝,2012,指導教授的角色與責任清大彭明輝的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