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7日 星期二

只有政治而沒有民主的台灣

大選結束,最熱門的問題是:選民要的是什麼?真的是超級落伍的國家!一個兩黨早在 20 年前就該搞清楚,並且每年更新資訊的問題,再慢也該在一年前搞清楚的問題,選完了還是沒有人知道答案!

民主就是選擇作主,因此,一個社會如果無法透明地呈現全國選民對關鍵問題的意見分佈,這樣的政治體制不配被稱為「民主政治」,而只能稱為「兩黨政治」或「多黨政治」── 一種只有政黨分贓而納稅人只能逆來順受的的專制體制。

有人說:民調不是萬靈丹,問卷設計錯誤答案會出不來,甚至會被扭曲。但是台灣有學社會學的,有學政治學的,有研究社會統計、人口統計和抽樣的。這麼一大堆專家,還搞不出一套遠比名嘴的瞎掰還更可靠的統計與民調方法?

不是民調不可靠,而是執行民調的人沒有公信力。政黨公布的沒人信,媒體公布的有背後的藍綠意識型態在操弄。搞到最後,沒有人相信民調,因而也沒人知道選民和納稅人要的是什麼。這對統治者和集體分贓的政黨而言,太方便了 ── 他們永遠可以漠視民意,扭曲民意

罵沒有用,有辦法改善這問題嗎?美國有一個 National Council on Public Polls (NCPP) ,在監督她的會員所做民調是否有在扭曲民意;英國有一個 British Polling Council (BPC),在進行同樣的監督。因此,其會員(民調公司)的調查結果可以得到較具有公信力的普遍接受。譬如,英國媒體引述民調時就通常會選擇 BPC 的會員所做調查。

政黨為了自己的方便而不肯在制度設計上去建立台灣民調的公信力,最後連自己也吃虧。

民進黨還在吵九二共識,還在吵「要顧肚子,還是顧媽祖」,顯然到現在都還是搞不清楚選民跟納稅人要什麼。選民真的笨到不知道「經濟過度仰賴大陸會導致統一的議題提前被端上議事桌」?投票給馬英九的680萬人真的不曾分享過民進黨的憂慮?

問題不在要不接受九二共識,而在於「民進黨除了在兩岸政策上煞車之外,有沒有給台灣的經濟提出另一個可行(而更好)的選擇」?假如民進黨有能力證據確鑿地提出其他對外貿易的機會(譬如以四年時間將台灣與東南亞的貿易提升到對外貿易的40%,同時將兩岸貿易控制在30%以內),這是不是遠比空洞的「台灣共識」好?如果民進黨有能力提出具體可行的替代方案,這絕對是遠比九二共識更能獲得全台灣人認同的共識。

可惜,民進黨的十年政綱提出了許多吸引人的「原則」與「方向」,卻沒有提出起碼的證據讓人相信這些政綱真的具有可行性。

要說是台灣人不喜歡深入的政策分析,這未免太自欺欺人。台灣人每天花在看政論節目的時間多的是。何況,一談起少子化,誰不憂心?嚴長壽「教育應該不一樣」也沒真的提出什麼真正可行的替代方案,就可以賣十幾萬本,台灣人誰不憂心教育問題?

《崩世代: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所提的三大危機更是台灣人心裡普遍的痛,如果民進黨真的能夠提出具有說服力的解方,誰不會想聽?誰會甘願投票給馬英九?

九二共識沒什麼了不起,關鍵在:除了九二共識之外,我們具體可行的替代方案在哪裡?

民進黨又在談「誰接黨主席」了。問題不是誰當黨主席,不是誰當下一任總統候選人,而是誰可以提出比九二共識更好的替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