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0日 星期三

台灣關鍵事實 Q&A:(3)誰會願意去看這網站?

Q:很多網站都沒人看,誰會願意去看「台灣關鍵事實/數據」這網站?
A:一個網站要衝出可觀的流量,至少需要兩個條件:(1)有足以吸引大批人潮的內容和議題,(2)在適當的時機引爆。
        我批評五年五百億的三篇文章會吸引大批讀者以及主流媒體的轉述,一部份是內容切中許多人共同的關切,一部份是時間點恰好在五年五百億發佈後不久。我有關農業的論述所吸引的讀者數也許少很多,但是在關心農業的人群中有相當可觀的影響力,也吸引過主流媒體一定的注意與轉述。這兩個事件有一個共同的特性:只要一個網站的內容切乎可觀人數的需要(而不只是好奇),攸關其切身利益,內容可信度高,閱讀容易,就有機會在特定事件發生點上引發一個巨大的流量。至於這個流量能否維持,則看其內容而定。
        在目前這個階段我希望默默地逐步集結 NGO/NPO 的力量去建構「台灣關鍵事實/數據」網,先鴨子划水或當潛水艇,不急著吸引人潮。我相信:只要它的內容夠好,一年內總會再有數起大事,讓它隨時有機會一炮而紅。

Q:要如何徵集人力來建構起一個足以吸引人潮的「台灣關鍵事實/數據」網?
A:現階段目標是要利用既有人力略事擴編後,先為一至三個議題建構起較完整的數位內容,以便讓 NGO/NPO 以及關心(好奇)這網站的人可以具體看到它長什麼樣子;然後(Step 2)再利用這個初步架構跟 NGO/NPO 以及關心(好奇)的朋友遊說,進一步邀集(擴大)資源,建立起8~10個關鍵議題的內容。接下去(Step 3)是開始對外公開,同時請各 NGO/NPO 在各種教育、演講場合協助推廣使用。

Q:一個靜態的「台灣關鍵事實/數據」網能對當前惡劣的政治環境發揮什麼樣的作用?
A:我在過去十幾年來參與社會改革運動的經驗裡累積出一種信念:國人對當今台灣社會局勢的總體認知量,就是決定台灣政治局勢的關鍵力量。
        在1996年的1025公頃香山濕地保衛戰裡,我們以少數人的力量戰勝了立委、市長、市議會組合起來的利益團體,但是當環評主席宣布結果時我傻在那裡:「本案退回,原開發單位若確有開發必要,請重新提案。」我們累得要死,很多非做不可事的耽誤很久了,而它們卻隨時可以再提案重新來過!
         財團、企業與利益團體控制政府,而民間團體在所有有形的抗爭中幾乎永遠都是輸家。
         但是,很奇怪地,社會還是有些進步的地方。保麗龍碗和免洗筷在都市很少見了,男女的家務分工比以前有改善,至少男主人不敢要求女主人一定要煮飯了(累了就一起出去吃,或買便當回來)。在看得見的抗爭中我們幾乎都輸了,但是在看不見抗爭的地方我們卻贏了。跟企業的關係也有很小的改變:國光案目前是贏了,經濟發展的代價被看得愈清楚,大家願意做的犧牲就愈小。
        知識就是力量,無知就是政治沈淪的溫床。
        北歐政府清廉,因為他們的選民不能容忍貪污。我們的選民不見得比較願意容忍貪污,問題可能在於:他們不知道什麼是事實。綠營群眾至今還有人在談「陳水扁可能是被陷害的」,藍營至今都還在為馬英九的無能做各種的辯護。但是,今天公視邀財政部長談稅賦時,call in 民眾一個腦筋清楚,沒有人相信部長的遁詞、藉口。
         政治的腐敗、沈淪與不公益有可能有底線嗎?
         有!足以影響大選的中間選民可以忍受到哪裡,政治沈淪的底線就在那裡。
         中間選民可以忍受的底線在哪裡?他們知道的愈多,能忍受的就愈少。網路資訊的提供有多完整(不是鉅細靡遺,而是提綱挈領,在第一位有效數字上的完整)與可信(而不是絕對正確),中間選民的容忍底線就愈往上升。
         我們需要一個可以提供完整關鍵數據的網站,「只問黑白,不論藍綠;只問是非,不問統獨」,讓中間選民可以快速地找到可信的事實。公視與雜誌提供了許多關鍵數據,但是台灣人健忘。必須有人把這些事實彙整,以容易查索的方式匯存,已一目了然全貌的方式呈現。
        事實就是力量!愈關鍵的事實,就是愈關鍵的力量!